校长坦言——
办分校加剧教育不均衡和不公平
出于对广大家长渴望子女上优质学校的理解,对社会上的种种不解和纷纷诘问,郑州市教育部门作了耐心解释,强调此次调整“有利于学生”。
郑州教育部门规定,以名校名义办的分校,必须达到“四独立”的标准。但此前郑州市区存在的分校,在校址选择上或用本校的部分校舍,或占用校办工厂,或租用房屋办学,或“一校两制”混合编班;在教学上,分校的学生与本校学生共用活动场地、实验器材和教师;在管理上,也多是由校本部派人管理分校。
其实,从2002年郑州市出现首批公办学校分校起,这种“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的“改制校”就广受诟病。
“改制校成立之初,在缓解学生择校压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关专家介绍说。但与此同时,由于挂了公办名校的名,分校每年的招生形势也是一片大好,择校考试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一些名校把办分校变成了‘敛财工具’,很多分校不按招生计划招收学生,或者私自截留计划招生,使我们这些普通学校的生源得不到保证。”郑州市城乡接合部一位中学校长告诉记者。
此外,由于名校通过办分校的方式拓宽了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加上自己原本就有的“金字招牌”,发展十分迅速。反观那些原本比较薄弱的学校,由于缺乏资金且发展较慢,生源流失严重,导致学校声誉日益降低。两相对比,义务教育陷入了“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的恶性循环,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2008年,教育部要求规范公办学校开办的义务教育阶段分校。据了解,当年郑州就对市区13所初中分校进行了规范化清理,其中符合转为民办条件的5所分校更名并转为民办。“为什么现在才彻底停办初中分校呢?”面对记者的询问,郑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年明确规定,初中分校都不得再以分校的名义招生。但当时分校仍有在校的学生,所以设了两年过渡期。去年,这些学校送走了最后一批毕业生,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