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应该理解免费师范生,虽然他们得到了很多,但也付出了很多。他们只能做教师,只能回生源所在地。相比其他的非免费师范生,他们的选择余地其实变小了。免费师范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关爱。”吴薇说,“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也不能躺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上睡觉,应该自强自立。免费师范生要立志成为优秀教师。”
“当地教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把这批免费师范生用好。”吴薇说,华东师大的免费师范生培养都是按优秀教师的标准培养。“学校花了很大力气、精力培养免费师范生。”吴薇说,“学校每年都会为免费师范生提供赴国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机会;学校买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最新最好的教辅资料,供免费师范生参考学习;为了让免费师范生适应生源地教学,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异地实习试点。”
东北师大除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师职业培养,也专门为免费师范生调整了课程计划。“我们的实践课,从以前2周集中实习调整到实习时间总和接近半年。”刘海滨说,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在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学设立实习基地,给学生搭建回生源地就业的桥梁。
“我们的学生是有潜质的,也足够优秀,如果走入工作岗位后,工作单位能多一些后期培养,会成为很优秀的教师。”吴薇说。
步入工作岗位后的培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到农村支教二年。按照免费师范生就业实施办法: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
对于到农村服务,刘海滨的观点是,免费师范生的定位是培养未来教育家,到农村学校任教,更重要的目的是了解农村教育是什么样子。“不了解中国农村最基层的教育,怎么可能成为教育家?”刘海滨说。
吴薇也同意免费师范生到农村锻炼,但她建议,等免费师范生条件成熟,再安排他们到农村学校任教。“如果免费师范生刚毕业,还没成型,没有实践,没有接受老教师的指导,就到农村最薄弱的地区,可能是到连校舍都不全的学校,这样并不利于免费师范生的长远发展。”吴薇认为,现在的免费师范生大多是“90后”,他们有个性、有理想,在大城市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回到生源地,如果反差太大,也并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如果是学生自愿,应该鼓励,但并不是一味要求最开始就到最艰苦的地方。
“可以通过双向选择,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单位锻炼几年,等免费师范生相对成熟之后,再通过支教等形式到农村学校任教。我们应看到免费师范生的引领作用、标杆作用,应站在更高的高度,从未来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用好免费师范生。”吴薇建议。
在吴薇看来,免费师范生培养应是一种长效机制,各省、各学校也应该将免费师范生培养作为长效机制。“我们国家整个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中西部农村地区还需要大量教师。培养免费师范生是利国利民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好做实,如何建立合理的长效培养机制。”吴薇说。本报记者 张春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