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智联招聘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就需求层面而言,随着国内许多民营企业实力的逐渐增强,民营企业对MBA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过去外资企业对MBA的需求比例比较高,但近两年的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MBA的需求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需求增长的速度也开始逐渐高于外资企业。”智联招聘公司高级职业顾问郝健在接受《中外管理》采访时说。
而在供给层面,根据《中外管理》对北京、天津等部分高校在读MBA学员的随机调查中发现:除了8%的学员表示毕业后倾向于创业或进入事业单位外,有超过41%的学员希望毕业后能去外企(含合资企业)工作,超过39%的学员倾向于在毕业后选择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求职首选,而只有不到12%的学员将民营企业作为他们毕业后求职的首选。
因而,对民营企业而言,MBA的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鸿沟。以往对于人才流向的一般解释,更多是基于薪酬待遇的考量,比如:外企通常能比内资企业提供更为优越的薪酬,国企通常能比民企提供更好的稳定性,等等。但是,随着外企超国民待遇的取消,以及民营企业实力的提升,在薪酬方面而言,外企已没有明显优势。而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用人机制也渐趋灵活,稳定性方面未来也没有太大优势,更何况对MBA群体这样一个理应充满抱负的群体而言。
那么,为什么依然会存在这样一个难以解释的鸿沟?
老板需要的仅仅是帮手
“民营企业主最大的考验,就是能不能够放手。不放手就是不放心,不放心就是没信任。”韬达企业发展顾问公司创始人邓涛说。而事实上,民营企业不信任的对象不只是MBA。一直以来,民营企业主对外来员工都存在不信任问题,对职业经理人尤为突出。甚至,“对他自己的儿子都不信任,对别人更不信任了。”邓涛说,“对他们来说,自己辛苦创立的基业,怎么能放心交给别人打理?”邓涛认为这是许多民营企业最需要突破的地方。而企业主不放手的结果,是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实际上,没有任何成规模的私营企业会不用职业经理人,但对许多民营企业而言,全盘掌握的往往还是老板。他们采取的办法是雇佣一批经理人,但一个萝卜一个坑,让每一个人在这一小块地方发挥作用。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干活儿有人,二是可以避免大权旁落到一个或少数几个职业经理人手中。
“真正说放权,很多民营企业主还达不到,还得老板来把控,但是各个职位上可能会让职业经理人做,高层也是如此,老板来掌控全局。”来自浙江天堂硅谷股权投资管理集团的执行总裁徐刚对《中外管理》说。徐刚曾在多家民营企业做过高级经理人,此前曾出任过吉利集团CEO,以及苏宁环球(000718,股吧)的总裁。
在徐刚看来,民营企业老板眼光独到之余,性格也非常自负,把控的欲望非常强烈。“企业是自己从头创造的,他要把控,通俗一点说叫闲不住。他要用这些经理人,但是不会真正信任这些经理人。”徐刚说,“因此,一方面,企业要发展肯定要找一批职业经理人,需要人帮助他管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并不是他的管理跟不上。实际上,他需要的仅仅是帮手,而不是找真正能帮助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
其实MBA只适宜一类民企
民营企业主的不信任,还只是MBA在民企痛苦的一个方面。
许多MBA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适应。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后,他们很快就发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经验与直觉往往更加重要。商学院学来的那一套套的理论及工具,在这里都排不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