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郝健认为:这可能和MBA教育中所接受的知识结构有关。MBA的优势在于管理的规范化,但是民营企业恰恰因为中国特殊的环境,有一些非正规运作方法,接受过正规管理训练的人才在民营企业中,这种正规军的打法跟游击队的打法很可能有一些不适应。再加上因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原因,导致民营企业用人时对家族亲戚的信任程度要高于空降兵。“所以现在的矛盾倒不是因为待遇的问题,可能有些心怀抱负的MBA,到了民营企业发现实际的土壤发挥不出来他的作用。”郝健说。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腾驹达猎头公司董事长景素奇。景素奇将企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老板干的阶段、能人干的阶段、团队干的阶段和系统干的阶段。老板干的阶段,就是老板自己靠资源与自己的能力,来创造和积累财富;能人干的阶段是企业创立以后从小做大成长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做规模、促发展的阶段;而从能人干到团队干阶段,就意味着企业规模更大,管理更为复杂,一两个能人已经不够了,得有一批能人来干这个事。景素奇认为:前面这三个阶段更多的依然是靠人来管理,而不是制度。真正用上MBA的阶段,是系统干的阶段,老板希望MBA能给他们构建一套体系,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
景素奇进一步分析说:“显然,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都还处在前三个阶段,管理还很不规范。这时候你突然设置一个系统,员工整个就不运转了,没法协调管理,企业也就很快陷入混乱。接着老板不支持,下属不满意,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通常到了这个时候,MBA们往往就会抱怨这个企业老板不重视规范管理,而老板也会觉得MBA学的那套知识没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最后MBA只能跳槽走人。“关键问题就是还没到那个阶段,MBA的作用与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匹配。”景素奇说。
许多职业经理人在大公司、跨国公司工作很习惯,因为这类企业已经具备了规范的管理系统,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能够支持职业经理人做很多事情。但到了民营企业,需要他们自己动手去考虑怎么搭起这样的架构。而要搭建这样的架构,没有老板的信任和支持,根本不可能做到。而因为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不信任问题,这种搭建架构的想法往往会无疾而终。因此,邓涛建议:进入一个民营企业时,MBA们首先需要去了解和调查,了解对方企业的管理体系到底是什么样的管理体系。“你要斟酌:你的心态是不是准备好了,是不是能够接受那样的环境。你接受不了的话,不要去。”邓涛说。
涨薪了!去国企!
数据解读:就与入学前相比,整体年薪层次普遍提高,无论总体还是个体均增幅显著。在整体平均年薪方面,2010届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6.1万元,而就读前平均年薪为11.1万元,毕业后平均年薪约是原来的1.5倍;在个体年薪方面,毕业后最高年薪达62万元,最低年薪为4.2万元,与就读MBA前相比,增长幅度从30%~800%不等。
数据解读:2010届MBA毕业生职业发展目标清晰明确,注重职业发展稳定性、声誉,表现在企业性质选择上,大型国有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比例高达46.6%;同时,注重发展空间和待遇。股份制、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分别约占15.7%、15.2%、13.5%。
数据解读:超过一半的毕业生担任“中高层”管理或技术职位,高层管理比重增加。在2010届毕业生中,大多数在其所在领域或工作单位担任“中高层”管理或技术职位,占毕业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高层管理者比重较入学前增加,其中总经理/副总经理职位约占12.9%;经理约占37.1%,主管约占22.5%。
作为第一批试点MBA教育的院校,复旦管理学院以20年的亲历发现:某些企业家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是企业家和经理人之间产生矛盾的起因和前提。
二十年,他们和创业家始终是一对矛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