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宋迎迎/文 袁晓强/图

  民政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显示,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大部分省份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在此背景下,目前很多城市存在墓地资源短缺、价格虚高等问题。

  在河南郑州,自2008年首次举行公益树葬活动以来,11年间,已有近1400位逝者以这样一种方式与自然合为一体。不过,尽管树葬有着绿色、节地的特点,也是民政部门大力倡导的殡葬形式,但相比于重庆、北京等地高达30%、40%的普及率,郑州的树葬等生态葬仍然处于“推不动”的状态,差距较为明显。

  那么,节地生态葬在郑州开展情况究竟如何?影响其普及的“牛鼻子”究竟又在哪里?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对比:郑州推广树葬超十年 选择率仅有千分之七

  挖坑、植树,将骨灰小心安放……今年3月28日,在位于新郑龙湖镇的河南福寿园,随着亲友们为新种下的大叶女贞浇水、培土,又有100多位逝者以树葬的形式,与宽厚的大地融为一体。

  树葬、花葬等生态葬形式因为节地、环保等特点,成为民政部门倡导的新型殡葬方式。2016年9月,民政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葬式,使用可降解容器或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不设硬质墓穴和墓碑。

  作为国内较早提倡树葬的城市之一,自2008年起,郑州市已经连续11年组织公益树葬仪式,为市民提供免费的树葬名额。来自市殡葬协会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市公益树葬总数在1400例左右,每年参与数量稳定在90至100例之间。不过,这样数字放到整个郑州市来看,所占比重其实并不多。

  河南福寿园是郑州市公益树葬的具体承办方,也是全市开展树葬等生态葬较为成熟、比重较大的陵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园区同时经营有付费的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园区每年所有节地生态葬业务加起来,总数在三百多例。

  根据郑州市统计公报,2016年全市死亡人口为5.3万人,以此粗略估算,通过节地生态葬安葬的只占到千分之七左右,单纯计算树葬,比例则更少。

  相比之下,在北京等地,树葬、花葬等节地生态葬正迅速普及,有些已经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据《北京晚报》今年3月28日报道,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该市骨灰海撒、花坛葬、树葬、自然葬等生态葬方式的比例已经超过44%,居全国领先。节地生态安葬的理念和方式,正逐渐为人所知。

  而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详细数据,早在2015年,北京市节地生态安葬比率已经占年安葬量的45.9%。该报道同时称,在2020年前,北京市还将力争骨灰生态化安葬比例从2015年的45%提高到50%以上,骨灰撒海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

  除了北京,记者留意到,近年来,全国有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公开数据显示,广东省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7%左右,而江西省九江市2017年一年的节地生态安葬数量便接近郑州推广树葬活动11年的总和。

  在重庆这样与郑州同为“新一线城市”的地方,节地生态葬的比例也要高得多。据华龙网昨日报道,近年来,该市越来越多的逝者家属用集中安葬、可降解骨灰盒代替以往一人一墓的传统安葬方式,不变的传统祭祀节日正在朝着生态、环保发生着变化。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的生态葬占比已经达到30%,到2020年,生态葬占比将达到50%。”华龙网报道称。

  专家:丧葬观念改变是文化博弈  推广树葬绕不过儒家“厚葬”传统

  一个是千分之七,一个是四成以上,差距并不算小。事实上,郑州推广节地生态葬其实并不算晚。“早在2007年,我们就曾经组织过集体海葬,后来由于路途等原因改为推广树葬。另外,我们计划从今年开始,将每年一次的公益树葬改为两次。”郑州市殡葬管理处书记姚远告诉记者。

  种种努力之下,节地生态葬为何在郑州“叫好不叫座”?  

  在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主要还是人们传统的厚葬观念难以转变。

  据了解,公益树葬并不会设置墓碑,逝者的名字会被刻在一个集体纪念碑上,而且五年之后,所用的树木可能会根据需要转移位置,埋葬骨灰的土地也可能用作其他用途。即使是收取费用、能够长期留存的商业性树葬和花坛葬,在许多市民看来,也比一穴一碑的传统墓葬“寒酸不少”。

  “从传统观念来讲,人们都想有固定的地方缅怀亲人,这也是树葬在推广中面对的问题。”郑州市殡葬管理处书记姚远说。

  郑州航院副教授、北师大历史学博士李留文介绍说,厚葬是儒家的传统观念,如今已流传千年,改起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他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曾和提倡“节约”的墨家进行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到汉代以后,儒家在中国主流文化中占了上风,因此厚葬的理念也随之根深蒂固。“丧葬观念的改变实际上是文化的博弈。比如,火葬本身具有佛家的传统,在唐宋时期曾经相当流行,即使这样,火葬为人们所接受也是经过很长一段过程。而树葬本身在历史上非常少见,缺少主流文化基础,因此转变起来肯定也并非易事。”

  呼吁:北京节地生态葬已超过四成   建议郑州效仿出台奖补措施

  虽然人们接受生态葬等新型殡葬需要一定时间,但在专家看来,如果政府能在推广过程中,采取补贴等“真金白银”的引导形式,无疑会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以北京为例,2009年印发了《公益性立体骨灰安葬业务补贴办法(试行)》、《北京市骨灰撒海补贴管理办法》。由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了骨灰撒海全额免费,并于2014年将补贴标准由2000元提高至4000元……

  北京市顺义区制定了三项政策,自2015年开始,对采取海葬、不保留骨灰和骨灰深埋不留坟头的,每份骨灰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公益性林葬公墓,按规模等级给予2万至5万元达标管理补贴、10万至100万元的新建或改建资金补贴。

  种种措施之下,截至2015年,北京全市公墓骨灰树葬、花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比率就已经占到该市年安葬量的45.88%。

  记者注意到,2013年2月28日,民政部在《关于做好2013年清明节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骨灰撒海、树葬等生态安葬活动,争取对不保留骨灰的实行免费海葬、撒散等生态化安葬,并对其家属实施奖励。”

  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又联合出台《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把树葬、海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纳入奖补范围。

  不过,根据从郑州市殡葬管理处了解到的信息,无论是河南省还是郑州市,目前都还没有具体的奖补政策。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民俗专家还是相关业内人士都呼吁,希望郑州市甚至全省能够尽早研究出台关于节地生态葬的奖补政策。

[话题:你是否会选择树葬等节地生态葬?]

  [话题:你是否会选择树葬等节地生态葬?]

  清明将至,对于老百姓来说,又是如何看待树葬这种新型的殡葬形式?在记者收集的看法中,网民大致分为了两派。

  赞成派:

  五行缺瞌睡:人来人往,人去灯灭。精神已不再,肉身无所依。显赫的墓葬除了被后人以某种形式破坏,目前还没看到更好的结果。撒骨灰于江河,埋骨灰于树下。回归自然,来去无痕,挺好。[谢谢][谢谢][谢谢]

  老黄1890617:树葬很好,很多年前我都想着树葬的事,现在做到了,我很高兴给国家省出来了好多的土地,去了的人也很舒服,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袁丽泉:最好的办法是在山上修一个平台,平台下面全是树林,人体火化了直接撒入树林,这样还不要买墓地,每年清明都到平台祭拜就够了,现在土葬占地,火葬更占地。

  细雨纷飞10:还是火化后树葬花葬好!不占地还绿化了自然。

  吐槽派:

  戏看人生:我不赞成。父母把你养大容易吗?她们死后难道你们不怀念吗?寄托哀思的地点都没有,这合适吗?

  只道生死是寻常:有的地方,墓地比房子还贵,活着买不起房,死了买不起坟。

  围观派:

  江敬洪:现在四川、安徽、浙江时兴寺院地宫的格位存放,估计一个格位两万元左右,每天有和尚念经,有地藏王菩萨保佑,还是永久存放,比墓地强多了,墓地使用年限是二十年,还风刮雨淋的,不知道郑州有古寺庙的格位存放吗?

  那么,问题来了:在墓地价格高涨的未来,你会选择树葬或者花葬,与自然融为一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