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张静 高冬丽/ 文 沈翔 李新华 /图

  3月5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全团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在发言中建议,在政策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向中西部“双一流”高校倾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卢克平说,过去一年,我国“双一流”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效果显著,带动高等教育实现了更加快速、更高质量的发展。

  他举例说,以河南为例,省委省政府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列入2018年河南省民生实事之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支持“双一流”建设的若干意见,从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作为“双一流”建设主体单位,去年,河南大学引进人才成绩喜人,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9人;平台增多,新增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省部共建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省部会商;在QLED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自然•光子学》上发表,纳米材料方面的1项研究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等,高质量完成了“双一流”建设年度任务。

  他还讲道,在重走河南大学抗战流亡办学路时,他看到当时河南大学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支持当地人民,当地人民支援河南大学,校地双方结下了深厚情谊,从中汲取了力量。“多年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十分重视,给予我们许多关心支持,这种帮助弥足珍贵,鼓励我们继续前行。”

  卢克平建议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提供政策供给。在他看来,“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战略,建设高校有的是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有的是地方性大学。地方性大学特别是中西部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底子薄、条件差、欠账多,有的还面临着基本条件建设等不可逾越阶段的繁重任务。建议在制定政策时,比如贷款政策,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现实差异和实际需求,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提供政策供给。

  同时,他建议进一步简政放权,赋予“双一流”建设高校更多自主权,激发建设活力。具体来说,在学位授权点审批、研究生招生指标划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人才项目评选等方面,对所有“双一流”建设高校统一标准,打破原有的高校身份壁垒。此外,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不仅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也要对其他高校提供普惠性支持,还要注重支持大别山等革命老区高等教育发展。鉴于中西部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基于弱势补偿原则,建议给予中西部“双一流”高校倾斜。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对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缩小与东部之间的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卢克平希望坚持实施并加大力度,继续在政策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向中西部高校倾斜。同时,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基础相对薄弱、支持高等教育发展能力不强等情况,建议将中西部高等教育纳入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重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