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目标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6%

  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中,有两大目标,一个是近期目标,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6%。

  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基本建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均完成国家指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平台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对外贸易保持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基本建成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国家级城市群,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远期目标是到2025年,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口与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带动全国发展的新增长极地位更加巩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

  格局

  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布局,是“一核四轴四区”,即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核”当然就是郑州大都市区。规划中再次提到,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强化物流及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全面增强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

  “四轴”即是依托“米”字形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沿线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和城镇密集带。

  ——沿陇海发展主轴。发挥陆桥通道优势,提升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增强运城、商丘、淮北、宿州、菏泽等沿线节点城市经济人口承载能力,联合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等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先进制造业和城镇集聚带,强化对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的战略支撑作用。

  ——沿京广发展主轴。依托京广通道,发挥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邢台、邯郸、安阳、鹤壁、新乡、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等城市集聚能力,引导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品钢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家居等产业加快集聚,打造沟通南北的城镇产业密集带,密切与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的联系。

  ——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依托郑(州)济(南)、郑(州)万(州)高速铁路建设,加速形成综合运输通道,强化聊城、濮阳、平顶山、南阳等节点城市和沿线中小城市支撑作用,培育发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特色轻工等产业,形成对接成渝城市群、沟通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镇发展带。

  ——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加快郑(州)合(肥)、郑(州)太(原)高速铁路、跨区域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推动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口、阜阳、蚌埠等城市扩容提质,加快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城镇和产业集聚带。

  四区即是,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区域内,突破行政壁垒,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省际相邻城市合作联动,加快构建跨区域快速交通通道,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生态等资源共享。打造城市群新的增长区域和开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