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阿布都热台曼·买买提家院里的枣树 阿布都热台曼·买买提家院里的枣树
宋礼请大家品尝自家种的红枣。 宋礼请大家品尝自家种的红枣。

  大河报特派新疆若羌记者 蔡君彦/文图

  核心提示|天空蔚蓝,阳光炙热,5月下旬,新疆若羌县正值枣花怒放时,道路两边高耸的白杨树后,一棵棵枣树连线成片,花儿满枝。

  而这些枣树,几乎都是从河南新郑不远万里落户而来,“枣名远扬”让原来的贫困县生机勃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7年位居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

  起源于河南的红枣,为何与这片土地结缘?这背后,是大爱河南产业援疆、精准扶贫的新路子,是各民族群众之间愈发深厚的情谊。

  红枣缘

  64岁河南红枣专家成为新疆若羌常客

  5月22日上午,若羌县郊,64岁的孙文奇和多名技术工人一起,在枣树林里忙碌着。

  老家河南新郑的孙文奇,20多年来,一次次到新疆。从3月初枣树发芽,到10月底枣树成熟,一年中大半时间,他都守在新疆。皮肤晒成古铜色,习惯了这里的干旱和昼夜温差,习惯了当地汉族、维吾尔族枣农的讨教,习惯了手抓饭、炒拉条的味道。

  “这里很多农民原来习惯了种棉花、小麦,起初政府部门鼓励大家种红枣,老百姓心里没底,不知道咋管理,也担心卖不出去。”孙文奇说,于是,他作为红枣专业技术人员,受邀来传授枣树科学管理技术,看到若羌在推广红枣种植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攀升,他由衷欣慰。

  孙文奇和这片土地结缘的背后,也伴随着新郑红枣和新疆的缘分。

  早些年,从河南新郑到新疆摘棉花的人返回老家时,带回了一些若羌县小枣,被“红枣司令”石聚彬发现后,萌发了把新郑灰枣与新疆红枣嫁接的想法。此时,若羌县政府部门在看到当地农民种植苹果等尝试失败后,也在探索新的富农之路。带有豫新两地情谊的红枣,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

  之后,每年都有大量的灰枣树苗,从河南到新疆落户,成功嫁接栽种的楼兰红枣,品质比原产地进一步提升,皮薄肉厚、清甜爽口、蜚声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