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 章杰/文 张鸿飞/摄影
阅读提示|6月23日与24日,本报连续报道了洛阳青年韩江涛《“捡”个聋儿,没结婚先当四年爸》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6月25日,爱心机构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主任张洛梅和副主任蒋芳专程来洛,在韩家对宝宝的语言和听力能力进行了测试。
宝宝拒绝和陌生人接触
当天上午,宝宝正在家里玩变形金刚,嘴里不时地发出无意识的呜呜声。对张洛梅等的到来,宝宝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看了一眼,但明显能让人感觉到他非常拒绝陌生人。
宝宝的奶奶韩女士说,宝宝植入人工耳蜗已有4个多月了,可宝宝学了“爸爸”等几个常用词,就不再学说话了。在电梯里遇到陌生人,还是抱紧奶奶的腿,往后躲。
张洛梅和康园中心副主任蒋芳查看了宝宝的病历,开始对宝宝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学习能力等测试。
做听力测试时,张洛梅和蒋芳发现,宝宝仅仅有一次对助听评估仪发出的声音有些许反应。由于宝宝对陌生人抵触情绪较大,随后的测试时间也拉长了许多。
在学习能力测试中,蒋芳分别用专用画片、串珠等玩教具评测宝宝的辨识能力。在串珠游戏中,宝宝犯了一个错,画片测试中也犯了一个错,但在老师的提示下,都做了改正。在手指互动游戏中,宝宝在老师的指令下,通过了测试。
语言、学习等能力相对滞后
蒋芳从事聋儿语训工作已经16年了。当天的各项测评结束后,蒋芳说,宝宝的听力和语言能力约为零,与同年龄段的孩子相比,有些反常,其原因或与人工耳蜗调整有关,也有可能是人工耳蜗的连接线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排查,根据宝宝的肌肉运动能力反应来看,其情绪反馈,精细运动等能力相对发育滞后。
蒋芳进一步解释,一般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半年时间,是有效的针对性训练的黄金期,而目前宝宝植入人工耳蜗已4个多月,这期间缺乏有效训练,致使各项发育指标相对滞后。关于宝宝嘴里一直发出无意识的“呜呜”声,蒋芳说,发出这种声音是不正常的,宝宝的听力恢复后,通过学习,这样的声音会完全消除。
宝宝的奶奶韩女士说,因为不忍心拒绝宝宝的请求,平时都是由着他的性子玩,从长远来看,对宝宝的发展不利,韩女士打算与儿子商量后,把宝宝送到正规的聋儿语训机构学习。
看了大河报 回到家乡献爱心
张洛梅是洛阳人,大学毕业后留在郑州创业,1998年3月创办了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十多年来,康园已走出了1000多名康复达标的孩子。
“在大河报上了解到韩江涛收养聋儿的消息后,我和同事们都很感动,一商量就来了。”张洛梅说,康园一直致力于参与公益活动,为了帮助更多的聋儿能及时接受正规的,系统性的语言学习训练,与郑州巴奴毛肚火锅董事长杜中兵共同发起了服务河南聋儿的救助基金项目“百灵鸟行动”,并担任该项目的执行主任,该项目前已康复达标了40余名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