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奥运冠军河南姑娘朱婷已成为河南一张新名片奥运冠军河南姑娘朱婷已成为河南一张新名片

  [编者按]

  当下,能让河南“傲娇”的人都在哪儿?

  河南广电全媒体大象融媒东方今报和猛犸新闻客户端,即日起推出深入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河南再出发》系列报道之“傲娇河南”报道系列。我们将选取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基层人物,从中找出在某一领域公认的“一号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出“傲娇”背后的努力与付出,展现自信与前沿的河南新形象。

  今日,“傲娇河南”首期推出三位“傲娇”人物。

  伴随着中国女排问鼎巴西奥运会,朱婷的名字被全国乃至世界熟知。这位出身河南普通农户家中的女孩,如今远赴土耳其征战联赛,作为老爸的朱安亮,在周口老家每时每刻心系闺女。在他看来,女排夺冠之后,家中和女儿都有了一些变化,但有些东西却从未改变……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肖萌/文 首席记者 袁晓强/图

  女儿土耳其庆生 家中老爸时刻关注

  “我们通过微信联系,会视频聊天,她在那边一切都挺好。”朱安亮最近一次和远在土耳其的朱婷联系,是在半个月前。此外,这位地道的河南周口农民,还通过微博和电视转播,关注女儿的状态。

  朱安亮的女儿朱婷,2016年的夏天,伴随着中国女排姑娘在巴西问鼎时国歌奏响的那一刻,名字传遍世界。两个多月前,朱婷正式加盟土耳其排球联赛的瓦基弗银行队。

  11月29日,朱婷在个人微博晒出了切蛋糕的照片,很快引发网友刷屏。豪取八连胜后,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朱婷生日祝福。

  “我们对她很放心,凡有转播,她每场比赛我们都会聚在一起看,虽然咱和土耳其有时差,但一场也没落下。”朱安亮说。

  不走父辈老路 “修车匠”送出一位奥运冠军

  2016年8月21日上午9点15分,在河南周口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村,朱安亮家的小院挤满了人。电视机画面中播放着中国女排对阵塞尔维亚的比赛,院子中的人潮随着赛情跌宕而雀跃。

  朱婷就是在这个院子长大,从这个院子走出的。

  毫无任何体育经历的一家人本本分分种地、打工。家中3亩多田地,这对于朱家人来说,生活起来的确有些困难。朱安亮这位村中出名的“修车匠”万没有想过,自己会培养出一个奥运冠军。

  朱婷的大姐身高1.85米,当初就是因为家境原因而放弃了体育行当,老三朱婷年幼时再次表现出身高优势。“体育是个门路,不干这个就会重回父辈的老路”。朱婷的家人曾说出了让朱婷踏上体育之路的初衷。

  在朱安亮记忆里,2007年,朱婷这个“大个子姑娘”,坐在自己的农用三轮车上,走出了村子。

  报喜不报忧 “贴心小棉袄”成家中“顶梁柱”

  13岁的朱婷在体校学习三个月后,母亲杨雪兰就打起了退堂鼓,因看不得女儿受苦和哭泣。但朱婷自己并没有放弃的意思。

  2009年,在朱婷正式学习排球的两年之后,她就获得全国第九的名次。

  为了让女儿安心练球,朱安亮扛起一个家,再苦也不对朱婷说。

  “她受伤也好,训练苦也好,基本从不给我们说,就怕我们难受。”朱安亮说,现在自己的这个“贴心小棉袄”会时常牵挂着家里,在土耳其打比赛会将自己的薪水邮寄到家,这笔钱成为家庭的主要开支,朱婷也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带着中国调料出国

  朱婷《西行漫记》记录生活

  儿行千里母担忧,朱婷征战巴西奥运会前,朱安亮专门为爱吃面条的朱婷准备了10斤挂面;这次远赴土耳其,朱安亮透露让女儿带过去了中国调料。

  “怕她吃不好啊,不过那边饮食她现在也习惯了,俺俩视频的时候她说休息的时候自己上街买菜做饭。”朱安亮说,以前在家时女儿就经常给家人做饭,下面条也是一把好手。

  朱婷如今定期给微信公众号“我爱女排”撰写《西行漫记》,记录异国他乡的日子。文章中显示,在俱乐部配备的公寓里,过惯集体生活的朱婷学着自己做煎茄饼、鸡蛋灌饼。偶尔闲暇时,她也会出门逛逛景点,拍几张美照。

  在土耳其,朱婷为了控制体脂含量,提高身体素质,严格按食谱进食,每天吃很多蔬菜沙拉,再不是那个被郎导督促着吃“绿的蔬菜”的小女孩。为了更好地保持肌肉,她会控制甜食;为了增强耐力,她会适应着吃四成熟的牛排……

  变的是成熟和技术

  不变的是“河南本质”

  朱婷的新东家瓦基弗银行队群星云集,除了朱婷,还拥有2014年世锦赛MVP美国人希尔、里约奥运会最佳副攻塞尔维亚人拉西奇、里约奥运会最佳接应荷兰人斯洛特耶斯,但这支群星云集的球队中,朱婷可谓是“最闪耀”的。

  虽是“后辈”,但朱婷已是全球女排薪水第二高球员,在瓦基弗银行队,主教练古德蒂称赞她为“二十年才出一个的球手”。

  朱婷透露,在土耳其队友们都很“OPEN”,如今自己也很愿意交流,处理问题、待人接物比在国内时“OPEN”很多,尽情享受来自排球的快乐,简单而纯粹。

  自从朱婷获得了世界冠军后,朱安亮一家就搬到了郸城县城的新房子居住,偶尔回到村里,曾经的修车铺也不再开了,老两口专心接送、抚养第三代。

  “生活改变了很多,但也有很多没改变的。”朱安亮说,变的是物质条件,没变的是一家人以前那种氛围和环境;变的是朱婷的成熟和技术,不变的是她身上河南人踏实、吃苦和坚持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