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瞧 文图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瞧 文图

  昨日上午,现年36岁的信阳教师王立明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素昧平生年近五旬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据统计,在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医务工作者占比最高,而教育工作者也是被热血标记的“最有温度”的职业之一,在河南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职业人群中排在前三甲。

  昨日一早,王立明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换上蓝色印有“红十字”的短袖“战衣”,躺在床上准备进行捐献。据记者了解,王立明是来自信阳浉河区五小的一名教师,现年36岁,于2010年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今年春节之前,他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的HLA(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在与家人沟通之后,王立明表示:捐!

  “加入骨髓库后好几年过去了,一直都没有好消息传来,我都快忘了自己是骨髓库一员这件事了。年前听到配型成功的消息,不仅感到意外,又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也为受捐者感到高兴!”王立明表示,尤其当他得知受捐者是位年近五旬的男性患者后,更坚定了自己捐献的决心,“这个年龄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我更应该帮他一把!”

  经过高配、体检等环节之后,王立明与患者配型适合捐献。为了做好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他在春节期间积极锻炼,控制喝酒。“促成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王立明说,他一直坚持义务献血,在一次义务献血中自己成为了骨髓库一员,“没想到这种看似偶然的举动,真能给他人带来生的希望。也让我这个捐献者,在付出中收获了难以形容的喜悦和幸福。”

  昨天中午12时许,历时4个小时,王立明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共采集25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王立明成为我省第669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河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工作人员文梅英介绍,据统计,在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医务工作者的比例最高,而教育工作者也是被热血标记的“最有温度”的职业之一,在河南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职业人群中排在前三甲。“一份珍贵的‘生命种子’也许能拯救一个家庭,也许能帮助一对爱侣。这些捐献志愿者是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打消公众对捐献的顾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文梅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