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昔日的繁荣

  想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加分项,而有百年以上的标志建筑,则是“必答题”。不过,后者对有千年历史的宝丰县来说绝不是问题。

  白石坡村因村庄建于山坡上,附近多有白色石而得名。村中文物有9处,整体建筑都是单层青砖灰瓦顶、砖木结构。

  据白石坡村所在的大营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张晓辉介绍,该村全部是土房,其中90%以上还有人居住。83岁的村民张建英,就是每天和一只猫在村尾家中独居。两间青砖瓦土房,院墙已经被雨淋得只剩半边儿。

  村西的清广寺,是白石坡的标志性建筑。据《宝邑碑铭》中清广寺碑刻记载:唐代建寺院清广寺,历代久经战火,破损不堪,清同治七年重修,1990年冬再修。

  与白石坡村相同,宝丰县的其他传统村落也都遍布着标志古建筑。

  2013年8月,同样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宝丰大营村,有不可移动文物57处,关帝庙、康熙书法碑、崇祯年间所建的旧居、白衣堂……

  始于隋唐的大营村,北齐时在此设关驻兵以御北周,因系大本营,取名大营。明隆庆元年创兴单日集,渐次繁荣,商贾云集,属中州名镇。

  “那时候谁要能嫁入大营村,一家人都会高兴,因为这个镇比较富裕,被县上称作小上海哩。”张晓辉说,该村主道路三纵三横,内有72胡同,每个胡同相连,清代建筑集中分布。

  此外,该村还有打铁传统,从明朝流传至今,曾经方圆几镇的农耕具都由大营村打造,现在村中还有七家专业打铁的铺子,生意依旧火爆。

  落魄的“宝贝”

  “因为都是百年建筑,镇上和村里不允许扒,只能修,现在都是老百姓自己修,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资金。”

  在白石坡村,50岁的冯振坡无奈地说,自己当了14年的村支书,眼睁睁看着老房子在一点点“凋落”。

  白石坡村很穷,穷到村中的土路坑坑洼洼,多年没有修。

  村中的标志性建筑清广寺内,600多年历史的佛祖雕像和立于1820年的同治石碑,孤独屹立着,上次修复还是25年前。

  白石坡村现在还没有通自来水,这让当地百姓生活十分不便,用水都得跑到几里外的旁村去打,回家存在水窖中。

  “因为村子曾经有矿,“文化大革命”后,镇上的韩庄矿把村上的地下河污染了,1977年,村上的地下水彻底枯竭,百姓的自打井出来的水有毒,无法使用。”白石坡村的村委主任陈占胜说,村中基础生活设施都还落后,哪有宽裕资金去保护和修复这些古房子。

  在宝丰县的另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程庄村,记者刚进入一村民家中,该村民就问:“这房子啥时候扒啊,实在不想住了,我们自己扒,村里又不让。”

  随行的该村村委主任则告诉这名村民“这是宝贝,政府出钱马上要来修,不能拆”。据其介绍,宝丰县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大多是一年半前入选的,而在这之前,当地很少有人重视这些村庄和村里的“宝贝”。

  “宝丰派”古村的共性

  距离白石坡村一街之隔的清凉寺汝窑遗址,现在是个大工地。这是正在建的全国汝瓷博物展览馆,预计今年5月完工,下半年就能开放。

  陈占胜坦言,白石坡的明天,全靠这个博物馆了。

  “国家级的博物馆,和白石坡就隔着一条街,今后的发展可想而知,而且评上中国传统村落,中央要批款,也够修一部分房子了。”张晓辉说,镇上已经决定先给村子修路,修复临街的建筑和复原清广寺,再恢复家庭汝瓷的烧制,博物馆建好后,游客来参观不必多说。同时,因为评上了传统村落,村里用水的问题,县里也正解决。

  传统村落的“宝丰派”有共性,相对集中、保护不是太好、之前不重视、村民不在乎。而现在发展旅游仿佛成了当地所有传统村落日后唯一的出路。

  对古村的未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对媒体展现出了很悲观的态度,“现在城市的悲剧正在向农村转移,打着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口号,大批的房地产商把城市土地开发完了后,正在转向农村,如果我们控制不了,千姿万态的中国村落就会变成城市里那些建筑垃圾”。

  然而,这些有幸被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宝丰县的传统村落如今都还没有开始商业化,但通过采访,镇领导和村干部都谈到旅游但从未过多谈到商业化打算。

  商业开发后那些小村子会成什么样?如何既发展商业又保留原有的生活形态?仅靠国家对传统村落的拨款不够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当地的政府仿佛并没想好,但他们仍信心十足,看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