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王建芳

  张立勇在报告中指出,2013年以来,全省法院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司法公开,逐步实现由被动公开到主动公开、由内部公开向外部公开、由选择公开向全面公开、由形式公开向实质公开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司法公正。

  上网裁判文书207万份让裁判结果在阳光下曝晒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效制约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倒逼法官精密司法,从2008年5月开始,省法院探索实行裁判文书上网,让老百姓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关注的裁判文书,使公正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公正。

  之后,省高级人民法院按照“上网公开为原则,不上网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全面推行全省三级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截至目前,全省三级法院累计上网公开裁判文书207万余份,位居全国前列。郑州、新乡等10家中级法院进入全国中级法院文书上网百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对我省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河南裁判文书网已经成为西方法学界研究我国司法制度的资源‘富矿’”。

  直播网络庭审案件13.3万件大力推行审判过程公开

  为让人民群众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案件审理工作,在实现裁判结果公开的基础上,省法院将公开内容延伸到庭审过程,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法院全面推行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出台《全省法院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实施细则》。全省法院对公众高度关注又具有法制宣传教育意义的案件、巡回审判的案件以及社会法庭调解纠纷等进行直播,让老百姓通过网络视频随时“旁听”案件审理,让法官的一言一行时刻置于公众视野之下,实时接受群众监督,促进了审判公平公正,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审判工作的认可度。

  2013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各类案件13.3万余件,直播案件数量居全国首位。

  持续推进网络司法拍卖有效杜绝暗箱操作

  针对传统司法拍卖中存在的相互勾结、以权谋私、损害当事人财产权益等腐败问题,从2014年3月开始,省法院利用互联网交易平台依法处置诉讼财产。截至目前,全省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全部入驻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共上传拍品12119件,总金额53.01亿元,平均溢价率达38.63%。

  与传统司法相比,网上公开拍卖无需委托拍卖机构、无需租用拍卖场地,实现了零佣金,为当事人节省了费用,且突破了地域限制,参与人员广,竞争更充分,大幅提高了拍卖溢价率和成交率,最大限度防止了拍卖环节滋生腐败。

  三年不予减刑、假释1727件有效杜绝“花钱买刑”

  为杜绝刑罚执行环节出现“花钱捞人”、“花钱买刑”等司法腐败现象,省法院持续加大深入狱所公开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的力度,率先在全省监督设立30多个减刑、假释案件驻狱所巡回法庭,对职务犯罪、涉黑、金融罪犯减刑,重大立功减刑案件等全部实行公开开庭审理,确保了减刑假释案件质效。

  2013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公开审理减刑、假释案件42130件,不予减刑、假释1727件,为有效实现刑罚目的发挥了积极作用。

  24.2万名“老赖”入“黑名单”助推诚信社会建设

  对长期不履行义务的“老赖”,法院除了将其赖账信息张贴在单位住所、晾晒在区域广场屏幕,向被执行人施加舆论压力外,还将那些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黑名单”,并向公安、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通报共享,对其在出国出境、乘坐飞机高铁、住宿高级宾馆和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强化信用惩戒,让“老赖”寸步难行。

  去年以来,24.2万余名“老赖”被纳入全国法院失信“黑名单”公开曝光,382人因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而被裁定追究刑事责任,2.4万人慑于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这让执行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合议庭意见将逐步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司法公开理念,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司法公开成为每个法院、每名法官的自觉行为,全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阳光司法机制。”张立勇在报告中表示。

  据了解,今后,我省法院系统将推进深度公开,将应当公开的案件内部运作环节也全部公开,同时加大对审判活动最核心内容的公开力度。比如,会选择涉外、知识产权等案件为试点,在裁判文书中公开合议庭、审委会中的多数意见和少数意见等实质性内容,让当事人胜败皆明,增进当事人对裁判文书的认同度。

  同时,我省法院系统将落实司法公开责任制,合理界定审判执行工作中各个节点的司法公开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把司法公开贯穿到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