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8月6日电(记者 桂娟)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栾川孙家洞发现的“直立人儿童化石”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中国国家级核心刊物《人类学学报》上发表,为解读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

  “初步推测,距今约73万-30万年的栾川直立人,可能已经具有接近或相似于现代人的生长发育模式和生活史特点,体现了栾川直立人的进步性。”该项目领队、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

  这一成果是该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研究员等,合作研究孙家洞出土古人类儿童牙齿化石后得出的。

  研究人员初步分析,栾川直立人儿童的第一臼齿萌出年龄接近6岁,且第一臼齿和第二臼齿的萌出时间间隔比较长。这两项重要生理指标,提示栾川直立人儿童的牙齿生长模式已经与现代人接近或相当。

  “古人类幼年化石标本稀少而珍贵,由于牙齿生长与一系列生命指标及生理功能,如大脑发育、生长期、学习成长期、寿命、适应性等密切关联,是探秘古老型人类独特的生长模式及生活史特征起源问题的关键证据。”史家珍说。

  孙家洞遗址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2012年以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此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原生层位出土6件古人类化石,包括上颌残块、下颌残块和4枚牙齿。这些标本代表3个古人类:1个成年人和2个未成年人,其中未成年人的牙齿生长状况分别与现代人6-7岁和11-12岁的儿童相当。该发现曾获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遗址中出土的与人类化石相伴的哺乳动物化石也非常丰富,初步鉴定有肿骨大角鹿、李氏野猪、中国鬣狗、梅氏犀、葛氏斑鹿等中国中更新世时期常见的代表性种类,同时还有大熊猫、貘、梅氏犀、竹鼠等华南更新世常见种类,栾川孙家洞动物群反映了南北气候地理过渡区的森林生态环境。

  研究表明,栾川直立人的3个下颌臼齿均具有转向皱纹的形态特征,这一特征在现代东亚蒙古人群比例高,也普遍存在于周口店直立人,以及中国其他直立人、古老型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中,这一现象类似铲形门齿的地区性特点,支持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提出的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说。

  史家珍表示,下一步将与中科院继续合作,借助无损微观技术观察内部结构,对“栾川直立人”儿童的年龄做更精确鉴定,同时对栾川孙家洞古人类化石的地质年代测定及伴生动物群与生态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此外,孙家洞所处的伏牛山一带,有多处类似古人类洞穴遗址,将进行全方位考古调查与勘探,为揭示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提供更多证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