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地不熟的小姬和三兽,根据手机导航,顺利将老人送到目的地。“我们走之前,老人一直在感谢我们。”小姬说,社会本来就应该互帮互助,有时候遇到情绪低落的爱心车主,他们都会分享一些轻松开心的故事,“分别时,看到他们情绪好转,我们真的很开心。”

  去年11月,两人正在零下10余摄氏度内蒙古根河徒步。“帽子上、眉毛上全是白霜,当时十分兴奋。”小姬说,突然一辆车停下,要把他们捡走。上车后,司机大哥劈头盖脸一阵“骂”。后来才知道,在这么冷的户外行走,特别容易冻伤。

  让小姬难忘的搭车故事太多了。为了感谢那些帮助他们的人,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更多有趣的民族文化,这些故事都被写在了微信公众号《搭车去结婚》上。“这些文字和图片算是我们这场婚礼最宝贵的财富了!”

  艰辛

  每张照片都有故事,“鱼皮装”找七天

  负重20余斤,断水缺粮徒步一天;在零下20余摄氏度的根河徒步,手机相机被冻得统统关机;凌晨三点被抓捕犯人的警察错扣在床……目前,两人已经拍摄了羌族、蒙古族、保安族、朝鲜族、东乡族、鄂温克族等民族的19套婚纱照。每一个照片的背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今年1月,两人从哈尔滨一路向北,直奔边境——街津口,去寻找全国人口总数倒数第二少的少数民族——赫哲族。

  在同江市一家艺术馆齐馆长的帮助下,他们借到了一身地道的“鱼皮装”。“齐馆长说,做鱼皮装通常会选用大马哈鱼。传统的鱼皮装,缝制的线都是鱼筋熟成的,纽扣也是鱼骨制的。“夫妻俩为了找这样一件传统服装,找了七天八夜。”

  为了借一套蒙古族服装,连吃25次“闭门羹”,找已经消失的保安族衣服,在文化局蹲坐一下午……

  愿景

  记录民族文化,一辈子都做“专职结婚”

  如果这场旅行的开始,是他们想给自己一个专属的婚礼。在行进的过程中,两人又有了新想法:记录和传播民族文化。

  两人出发前,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将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在微信公众号上和大家分享。“刚开始,只是想和朋友们分享我们的经历,后来越来越多人关注,希望我们分享更多的民族文化。”小姬说,他们了解的也都是皮毛,他们还建立了微信群,邀请了沿路认识的、热爱他们本民族文化的人,每周开一次微信“分享会”,让他们分享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对于未来,小姬和三兽也有了自己的规划。“我们有两个计划,一个是回到原来的公司继续按时上下班,一个是按照现在的方式,一辈子都专职结婚。”小姬说,尽管第二种难度要大很多,任何一种选择都不后悔。“这就是生活呀,每一种都值得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