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谭勇)避免“逢雨看海”,河南再出实招。7月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省已经全面铺开海绵城市建设,并排出海绵城市建设“施工表”。

  “以往每逢下雨,只有30%的雨水被就地消纳和利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今后70%的降雨将被就地消纳和利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风春说。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排出海绵城市建设“施工表”,今后从生态水系到绿地建设,从道路、广场到小区、单位,全面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或改造。

  结合黑臭水体治理,我省将加强水系连通,逐步改造渠化河道,修复受损水系,加强滨水绿廊建设,实施岸坡生态化处理,建设海绵型生态水系。到今年年底,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建成1条以上海绵型生态水系,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建成区雨污分流,主要河道完成生态改造。

  今后新建公园、绿地要全部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建设小微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植被缓冲带、雨水塘、生态堤岸、生物浮床等。而单位和居住区现有绿地也要按海绵城市标准进行改造,每年改造量不低于现有绿地的10%,公园绿地每年改造量不低于现有绿地的20%。今年年底前各省辖市和县级城市要建设1个以上海绵型绿地示范项目。

  夏季雨水多,路面积水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许多烦恼。今后,不积水的海绵型道路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省。今年年底前各省辖市均要建设1个以上城市道路示范项目。我省已建道路和广场将通过路缘石改造和增加植草沟、溢流口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到绿地空间。新建道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停车场使用透水铺装,新建广场采用下沉式布局配套雨水调蓄设施,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地面面积不低于40%。

  与此同时,我省各类新建住宅小区和各类大型公共建设项目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均按照“海绵型”建设标准进行。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铺装,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规划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地等集雨型绿地,最大限度利用雨水资源。

  不仅如此,我省还鼓励因地制宜创造各类低影响开发的新模式、新技术,如在房前屋后建设各类雨水花园、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屋顶菜园,建设成千上万的“海绵社区”、“海绵校园”、“海绵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