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

  虽然,她是瑞典人,但是她的出生地却是河南渑池。正因为河南是老太太的第二故乡,所以,离开河南71年之后她日思夜想回到河南再喝一碗红薯汤。虽然红薯汤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它却能把这位老太太的眷念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所以,不管岁月多么漫长,千山万水却隔不断彼此的感情。这是裴如意的中国名字正是她深怀感恩之情的漫长眷念;这是裴如意想把自己的第二故乡传承给自己女儿的终身夙愿;这是她对第二故乡渑池的最好感恩。只要有了女儿的传承,中国和瑞典两国人民就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她就能把自己的根留在日思夜想的第二故乡——河南渑池。她只有亲眼看一看,才知道第二故乡渑池发生了哪些令她意想不到的巨变。

  据大河报10月11日报道,71年,8000余公里,83岁的瑞典老太太裴如意终于重回河南,踩在了儿时这片温暖的土地上。10月10日上午10时50分,裴如意和女儿丽莎、渑池女孩纪晖一行经过8个小时长途飞行和乘坐1个多小时的高铁后,抵达郑西高铁渑池南站。虽然阔别中国几十年,她依恋中国、思念中原,年过八旬的她想在有生之年寻根中国,重回河南,寻访儿时伙伴,但因其家境不好,一直未能如愿。

  这说明,出生地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终生难忘的;这说明,出生地对于一个83岁瑞典老太太来说,那就是日思夜想的故乡。在儿童年代,裴如意在中国河南渑池生活了12个春夏秋冬。这对于裴如意老人来说,这是她的人生花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是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河南渑池度过这段童年人生的。尽管裴如意在中国生活过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苦,但在战乱年代能够用红薯汤填饱肚子和充饥就已经是很不错了。所以,正是渑池特有的红薯汤给裴如意老人留下了无法忘怀的特殊记忆与感情;所以,我们可以理解裴如意老太太在瑞典的71年里,她是如何经常惦念渑池给她留下童年欢乐与忧伤的。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记忆最清晰,而又无法忘记的岁月只有童年;只要在童年能够记住一段儿时的欢乐与令人牵肠挂肚的乡愁,那就足够我们享受一辈子脑海里的“电影回放”;不管国籍是否相同,我们每个人对于童年的天真和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是永远忘不掉的;人生如戏,但是当我们每个人站在人生舞台上开始表演属于自己的节目时,留在我们记忆数据库里最精彩和天真无邪的已然是属于童年的精神财富。而且,在最艰苦岁月里打造出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价之宝。

  正如山西话剧院演出的话剧《立秋》中丰德号祖训说的那样:“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只要我们能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美好回忆,就说明我们曾经没有偷懒;只要我们能够在自己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虚此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就能给自己的子孙留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恩情怀。虽然我们曾经的青春年华已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努力奋斗了,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尽管岁月不饶人,尽管经过经风雨见世面之后,我们彼此都不同程度地有过不幸的伤感。但是,我们苦中作乐、战斗不止的精神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在岁月的关键时刻,裴如意不仅想再喝一碗红薯汤,让自己感恩的情怀更多一些河南文化元素;所以,在历经漫长岁月的风刮日晒之后,除脸上多了一些皱纹之外,裴如意老太太与中国河南人结下的深厚情谊就是那些在脸上的“桃花依旧笑春风”;所以,裴如意老人和女儿的“亲情之旅、爱心之旅和文化之旅”,一定能让瑞典与中国河南人民的友情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