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阳晚报 记者 李亚云

  每年四月,出落得亭亭玉立的信阳毛尖在信阳茶文化节这方舞台上,迎接五湖四海的宾客。毛尖飘香,一叶倾城。循着茶香,踩着茶韵,四月芳菲中,信阳茶文化节一路馨香,如约而至。

  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这张名片愈发熠熠生辉,如同陈年佳酿,时间愈久,味道愈香浓。

  近日,信阳毛尖又一次在茶叶届脱颖而出。4月15日,历时四个月的“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出炉:信阳毛尖以59.91亿元位居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二名!此外,在“最具品牌经营力”的三大品牌中,信阳毛尖与武夷山大红袍、恩施玉露上榜。飘香的毛尖,早已成了信阳人无可比拟的宝贝。

  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信阳的青山碧水、清新空气滋养出一叶叶嫩芽,代代相传的茶农精心培育着这山间的精灵。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在雾霭重重的氤氲中,她们生长着……

  正是这氤氲开来的茶香,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茶人、茶商和茶企,酿造了一个节会品牌,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打造了一个城市名片,扮靓了茶乡信阳。

  1992年至今,24年来,信阳人通过举办茶文化节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据统计,前24届茶文化节期间共实现现货交易额超过110亿元,签约经贸项目1520多项,项目投资总额近1600亿元。这些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任时光流转,初心不变。多年来,信阳人发展壮大茶产业、传承创新茶工艺、继承弘扬茶文化的坚持一如既往。

  信阳是茶的故乡,茶是信阳的象征。除了信阳毛尖这张“金名片”,2010年4月“信阳红”研制成功,随后迅速红遍全国。

  有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随着信阳毛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地方企业打造的自主品牌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创建了龙潭、文新、蓝天、新林、广义、九华山、仰天雪绿7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5个河南省著名商标;拥有信阳龙潭茶叶公司和信阳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两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1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0多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茶叶龙头企业,全市通过QS认证的茶叶企业达50余家,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近百个,其中龙潭茶叶公司、蓝天茶叶公司、申林茶叶公司、新林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安装了自动化炒青、蒸青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以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以茶为媒名远扬。我市卢氏、辰龙等出口型企业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出口量和出口额逐步扩大。目前,我市已建立浉河区、商城县和光山县3个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有效保证了我市出口茶叶的质量品质。2016年1—10月,河南省信阳卢氏茶叶有限公司、河南辰龙茶叶有限公司、信阳市四季香茶业有限公司、商城县华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自营出口茶叶4054.63吨,货值1118.85万美元。实际上信阳同期生产的出口眉茶产值约1亿美元,大部分内销到浙江、湖南等茶叶出口大省,由外省企业实现出口。我市茶叶出口仍以绿茶为主,主要销往乌兹别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尼日利亚、俄罗斯、韩国等。

  目前,全市形成了以信阳毛尖、“信阳红”为主导,仰天雪绿、金刚碧绿、赛山玉莲、新林玉露、申林薮北等地方名茶百花齐放,卢氏、辰龙、绿源等出口茶稳步增长,黑茶、乌龙茶、花茶等其他茶类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随着信阳毛尖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小小的毛尖为茶乡带来丰厚的馈赠。

  2016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5.95万吨,产值100.8亿元。其中绿茶产量4.87万吨,产值84.1亿元;红茶产量7740吨,产值15.6亿元;黑茶、白茶、乌龙茶等其他茶类产量2660吨,产值6040万元;春茶产量3.4万吨,产值77.9亿元;亩产量40.95公斤(按开采面积算),亩产值6937.4元。

  品牌建设的不断加强,富了茶农,强了茶企。

  “企业的发展成果已惠及周边4个乡镇26个行政村,直接解决了光山县1万余人的就业问题,去年,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参与田间劳动管理累计实现经济收入约6000万元。”河南蓝天茶业公司总经理李建说。如今,是茶企、茶农在这片片绿叶之上浇灌着汗水、寄托着希望。

  作为信阳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生态、健康、富民产业,茶产业也在“十三五”开局明确了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实现亩产值1万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在2000余亩规模的广义茶园中,散落着许多慕名而来的茶客。“茶叶开采以来,游客络绎不绝,新茶加工后,在茶园就售罄了,供不应求!”广义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广义高兴地说,小小的春茶滋生出大财富。

  四月的茶乡,如诗如画。娇嫩的春茶,飞入千万家。如今,一杯飘香的信阳毛尖成为越来越多人魂牵梦萦的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