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河南省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四部门联合公布了首批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等11个单位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

  培育和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首,也是《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明确的“九大工程”之一。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平台,它主要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载体,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这种创新平台既是制造业协同创新的新型载体,又是制造业技术转化的中试基地,也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和人才培养中心。

  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做好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省制造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印发了《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功能定位、组织形式、基本条件、建设要求和实施步骤等。根据建设方案要求,从今年5月开始,我省正式启动了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遴选和评审工作。在单位自愿申报,地市(县)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论证和现场考察,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省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省轴承创新中心、省先进耐火材料创新中心、省起重物流装备创新中心、省智能工厂系统创新中心、省功能金刚石材料创新中心、省猪肉制品加工创新中心、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省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以及省高效能铝基新材料创新中心等11个单位被列为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这11个培育单位主要聚集在我省五大主导产业领域,大多分布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其牵头单位都是本行业的骨干企业或主要研发机构。11个创新中心将分别面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发展需要,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从而实现技术突破,加快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等。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科技厅、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将对获批的11个培育单位加强工作指导,帮助完善建设方案,协调落实支持政策,加快建设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并着手开展技术开发,面向行业开展公共服务,争取早日成为正式认定的省级创新中心。此外,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中心,将帮助他们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抓好这11家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底要力争认定2—3家省级创新中心,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到2020年,建成15家左右省级创新中心,争创1—2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初步形成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体系和供给机制;到2025年,建成25家左右省级创新中心,并争创3—5家国家级创新中心,构建比较完善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形成显著的支撑效应和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