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住厌了的地方到别人住厌了的地方去。但是对于信阳人来说,却只有后者,因为我们永远爱不够这“山水信阳”,住不够这“休闲茶都”!

  看红看绿看蓝天,品山品水品毛尖。近年来,信阳依托红绿相映的景色、茶水俱佳的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前来旅游,而旅游也像一把钥匙,正在为信阳儿女开启幸福之门。

  绿色之美 提升信阳美誉度

  绿色之美,美在山。信阳地处大别山北麓,境内山区和丘陵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3/4以上。大别山在信阳境内绵延数百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信阳秀美的神韵,素来有着“北国江南 江南北国”之美誉。依托山势,多年来,我市打造了众多山岳型景点:有“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万国建筑博物馆”、4A级景区鸡公山和波尔登国家森林公园,有原始林海、4A级景区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大别山河南最高峰、国家地质公园、4A级景区金刚台西河景区和猫耳峰景区,有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灵山、4A级景区灵山寺,有集“茶、竹、禅、山水情”于一体的4A级景区西九华山,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康山、大苏山、天目山等生态景区。

  绿色之美,美在水。山水信阳,有山必有水。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横贯信阳全境,全市河流水面达3.7万公顷,各类水库984座,是我国水库密度最大的省辖市之一,还有25万多个万方大塘,水资源总量近90亿立方米,水环境质量稳居河南省前列。正所谓“靠水吃水”,依托水的优势,我市打造了众多与水有关的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原第一美湖”的4A级景区南湾湖、“神水温泉”汤泉池、石山湖、泼河水库、鲇鱼山水库、灵龙湖、香山湖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还有鸡公山依云森林温泉、固始白鹭湖锁口温泉等疗养休闲区,正在建设的出山店水库将为信阳再添一处亮丽“水景”。

  秀丽的山水,给信阳带来了灵气,也带来了美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这些美名不断提高着信阳的美誉度,也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慕名而来。“信阳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我每年都带着家人来旅游好几次。”驻马店市正阳县的游客曹巍如是说。每当听见这样的赞誉,信阳人心里总有种自豪感与幸福感。

  红色之魂 提升人民精气神

  信阳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信阳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新四军的根据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培育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100多位共和国将军,创造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传奇。《八月桂花遍地开》等革命歌曲就是在这里创作并唱响全中国。

  为了再现当年先烈们的战斗生活,弘扬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信阳市开发了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如鄂豫皖苏区首府、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许世友将军故里、四望山革命旧址等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也让信阳成为全国18个重点红色旅游地市之一,是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区、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三百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红色旅游景区在内部传承着先烈们的精神气质,在外界则传播着信阳的红色文化,这种红色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乡村之美 让人们记住乡愁

  曾经,乡村是一个让人痛苦的词,贫穷落后,肮脏无序,老弱留守,青壮出走,是一个无法寄托乡愁的地方。但是,如今的信阳乡村已经改变了这种面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信阳近年来坚持在保护美的基础上建设美,创造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先后打造了平桥郝堂村、新县西河湾村、田铺大塆创客小镇、罗山何家冲村、商城里罗城村等一批闻名全国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让沿袭传承百年、充满豫南民俗生活气息原生态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热地。“真没想到,原来一个小山村也可以打造得这般漂亮,生活在这里的人真幸福。”前来郝堂村旅游的湖北随州的旅客段先生赞叹道。

  信阳的乡村之美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的同时,也吸引着原来远走他乡的游子回归故乡,如今的乡村已经变成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安乐之地、幸福之地。

  旅游之乐 让生活更加美好

  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的最直接体现,在于旅游所带来的财富。新县西河湾村成为全国有名的美丽乡村后,前来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90后村民张洋返乡创业,和父亲在家里开起了家庭餐馆,每年净收入10多万元。张洋只是西河湾村众多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一个,而西河湾村这种以旅游带动创业,以旅游提高群众收入的模式也是“信阳模式”中的一例。

  据了解,2017年,信阳市规模以上的旅游村(点)达到125个,农家乐片区1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150个,农家乐2500多家,约有5万人从事乡村旅游点和“农家乐”经营活动,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3.8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占总收入的60%以上。

  从全市整个旅游产业上来看,“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9亿人次,年均增长16.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5.6亿元,年均增长21.3%。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8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15万人。2017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31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96%和28.7%。

  旅游已经成为信阳人民致富的一条捷径,并像一把金钥匙,正在开启着信阳人民的幸福生活之门!

  市旅游局局长童光亮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我市将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山水休闲度假目的地、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名的红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每年打造的十大旅游项目为重点抓手,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实现我市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力争到2020年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亿元。

  可以想见的是,信阳未来的旅游业将获得大发展,旅游将让信阳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文:信阳晚报 供稿:信阳市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