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变化,是时光魅力的演绎;一个节会的举办,是城市名片的熔炼。
在茶香氤氲中悄然嬗变,信阳这座城市由外至内、自内而外,向世人展露出惊艳的时光之美,熔炼出“中国毛尖之都”城市新名片。
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城市新跨越》节目时所感叹:“现在信阳城市确实变得非常的靓丽,街道变宽敞了,干部作风转变了,市民素质提高了,整个社会也更加和谐了。”
城市颜值:从简朴到浪漫
时光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1992年5月15日,首届信阳茶叶节的开幕式在市文化中心的露天街头举行。年逾半百的叶婷至今记忆犹新:“信阳当时也就那一个大点的场馆,虽然貌不惊人,但能去那儿看演出还是觉得可骄傲。”
此后的茶叶节开幕式几易其地,不是在老体育广场、浉河大市场,就是在信阳剧院门前的广场举行。一直到新世纪的2001年,第十届中国信阳茶叶节的开幕式才移到新建的市体育中心举行,尽管那时配套设施还不齐全,但毕竟有了一个像样的地方。
随着信阳城市的不断发展,配套服务的公益场馆也越来越多。到了2010年,信阳茶叶节的名称不仅早已改了,而且这年举办的“中国茶都·信阳第十八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0中国绿茶大会”开幕式地点,也改到了刚刚落成的信阳百花会展中心这个举办节会“高大上”的地方。
宛如一道彩虹、四面皆是通透玻璃幕墙的信阳百花会展中心,是一所多功能大型智能化的现代会展场所。它的建成,标志着信阳城市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此,信阳每年的茶节皆在此举办。
茶节开幕式地点的变化是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信阳城市发展的变迁。
浩荡奔腾的时间长河里,总有一些事件会成为历史节点,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方向。让我们用一组数字带您触摸信阳城市发展的脉动——
首届茶节,完成了43项迎茶节硬件建设工程;第二届茶节,竣工硬件建设项目134项;第三届茶节,又完成13项硬件建设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仅前15届茶节,我市就完成硬件建设工程近400项。
让我们再把时间的镜头拉近到2017年,第25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之际,市中心城区跨浉河三座大桥同时集中开工。至此,聚焦新老城区改造,统筹新老城区发展,我市全面拉开“项目建设年”的大幕,全力推进实施中心城区涵盖道路桥梁、车站广场、体育健身、河湖治理等多个领域的30个重点项目建设。
窥斑见豹。以茶节的举办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遵循着城市发展的规律,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26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一以贯之的努力,倾心倾力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打造“一座城市一个花园、一个社区一座绿岛、一条道路一道绿色走廊”,把城市的结构美、层次美、色彩美统一到信阳的山水美、人居美、环境美之中。
如今,俯瞰信阳,你会惊叹,从简朴到浪漫,昔日的“丑小鸭”已变成了“白天鹅”。
城市文化:从厚积到薄发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魂魄,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印记。
信阳独特的城市印记是什么?是以信阳毛尖为载体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这是信阳灿烂文化的重要品牌。
在2300多年的信阳种茶历史中,勤劳朴实的茶乡人民把茶作为生活支柱,种茶制茶卖茶饮茶,在生产生活中孕育出“和、美、清、敬、雅、廉”等特色鲜明的信阳茶文化。
一个节会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关键是离不开文化。很多地方节会办两三年就夭折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文化支撑。信阳茶节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核心就是源于信阳茶文化元素的不断丰富。
26载的挖掘提炼与激活振兴,形成了豫风楚韵的信阳城市文化品位。千年老城的茶文化内涵,从占得一席之位,到成为重要角色——
我们把信阳毛尖茶传统采制技艺展演与信阳民歌、罗山皮影戏、光山花鼓戏作为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把设有“茶韵天香”板块的信阳博物馆与城阳城遗址博物馆、光山智慧文化博物馆、潢川黄国古城陈列馆等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载体,守望其根,葆有记忆。
我们把包含茶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对城市街道、河流、公园等进行整体设计,植入文化特色,打上文化烙印。
我们开发茶乡风情、生态观光和茶体验游等茶文化旅游线路,把信阳打造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城市……
把茶文化的基因融入到城市血脉之中,在传承中弘扬、在保护中发展,典藏城市记忆,培养城市文化个性。茶文化亦为这座城市带来灵气、财气和人气,实现了城市的生态转型发展。
城市文明:从量变到质变
“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4月23日下午,223名服务信阳第26届茶文化节的青年志愿者为文明而出征
从“小红帽”到“绿T恤”,这些志愿者活跃在大会各个环节的服务岗位,以热情周到、细致得体的服务,把信阳文明、开放、和谐、发展、稳定、繁荣的新形象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一座城市的发展,既要有设施投入的硬实力,更离不开精神文明的软实力。
近年来,信阳通过茶节这个窗口展示出来的城市文明,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尽管首届茶叶节就提出了“利用大环境,创造小环境,建好硬环境,改善软环境”的要求,但因种种主客观原因,办节过程中,一些不文明行为却成为办节的“失分”因素。
“失分”就要及时补。此后,以节会提升城市形象,成了每年筹办茶节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信阳把茶节举办和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以节促创、以节促管,带来了一场城市大变革、文明大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
今年茶文化节的主题定为“茶界的盛会,市民的节日”。举办期间,市委、市政府除为市民送上景区门票打折优惠、免费乘坐公交等“惠民大礼包”外,还广泛开展“治乱”“治脏”“治污”“治违”“治差”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努力营造文明、卫生、舒适、幸福的人居环境。就像市长尚朝阳要求的那样,我们要以节会提升城市形象,切实做到以节会促创建、以节会促管理,为信阳创文创卫增劲加分。
信阳,因茶而名;信阳,因人而雅;信阳,因城而美;信阳,因茶文化节的连续举办,跑出了一座城市文明建设的“加速度”。
今日社评
以茶扬名成就毛尖之都
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瑜珊 李 浩
小小一片茶,究竟有什么魔力,能以城市命名,城市还能因茶而扬名,成就今日“中国毛尖之都”?随着采写《城市之变》的深入,记者逐步将这个问号变成了感叹号。
从1992年信阳举办首届茶叶节,到今年即将到来的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茶香弥漫的26年,关于茶叶节办不办,我们有过犹豫,有过争议,但是最终还是一以贯之坚持办节。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每一届茶节的举办,对城市发展都有巨大的助推作用。昔日破乱小城,如今移步皆景。从首届茶叶节完成43项硬件建设工程,到第25届信阳茶文化节中心城区跨浉河三座大桥等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同时集中开工,26年来,城市管理者们以“城市提质”为抓手,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美化绿化……一年又一年的悄然嬗变,信阳的美誉度不断得以提升。
好山好水方能出好茶,由于信阳毛尖对于自然环境的高标准要求,信阳茶节的不断延续,奠定了信阳绿色发展的主基调。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等一系列殊荣随之而来,城在山水间,人在画中游,生活品质更优、公共环境更好,也成为今日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期许,当一芽嫩叶与这座城市互为相融,赋予了“北国江南、江南北国”毛尖独有的清香,也让信阳成了无数人魂牵梦绕、来了就不想离开的最佳宜居城。
(文: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瑜珊 李 浩 郝 光 供稿:信阳市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