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被称"二流教育" 咋成就高吸引力(2)

2011年04月30日08:53      中国教育报             _COUNT_人评论

  教育部门

  试点中高职贯通培养改变“断头教育”

  柳先生是上海某大型石化企业的技术骨干,毕业于职业学校的他却坚决不同意自己的孩子读职校,理由是“自己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一技之长,但因为文凭不过硬,导致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不高”。

  本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最热门的展位莫过于实施“中高职贯通”项目的学校,咨询者络绎不绝。上海于2010年首次试点“中高职贯通”,学生完成中职阶段学习后可直接升入相关高职院校。当年该项目广受热捧,平均15个报名者争抢一个名额。今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受考生和家长关注。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成才与就业分社总编辑项秉健认为,家长希望孩子有好的前途,提高受教育水平,这无可厚非,然而以文凭论英雄的评价标准和社会风气亟须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才优选的过程正从中学、大学转到进入职业生涯之后。决不能说读不了大学才去读职业教育,两者完全属于不同的范畴,理应是两种评价体系。这种过分看重分数、崇拜文凭的社会观点必须转变。”

  此外,许多家长和学生担心,一旦读了职业学校,求学的路径就被堵死,未来继续学习的机会变少。据记者了解,目前,江苏、广东、浙江等地,也都陆续开始尝试中高职贯通的培养模式。“可以说,目前中职‘断头教育’和‘二流教育’的现象,已经有了越来越明显的改变。”上海市教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专家

  通过特色办学、“双证”制增加中职“含金量”

  记者了解到,中职教育不受学生和家长“待见”,在某种程度上与个别学校定位不准、闭门办学等有一定关系。一些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涉及新兴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往往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如上海市园林学校的园林技术、城市绿化专业直接服务于城市的环境美化,上海现代流通学校的港口物流专业与上海建设国际大港的定位相契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前景。对此,项秉健认为:“中职学校要主动适应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努力办出特色,这样才能让毕业生具备高含金量,赢得社会的认可。”

  中职毕业生的一大优势在于具有“双证”,即学历证书和相关技能培训证书。然而在不少地方,就业准入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许多单位并不要求员工上岗前具备“双证”,这导致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中职毕业生与一般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报酬、发展空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使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民革上海市委课题组副组长、上海新侨学院副院长过传忠说,在完善“双证”准入制度方面,政府可以有所作为,切实改变无证上岗和缺乏就业准入标准的状况,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合作,让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一盘棋”。切实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必要时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络、沟通、协调、合作。例如,整合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的实训基地,等等。

  此外,有专家还建议,从长远来看,在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基础上,对就业前的初中毕业生,应该从制度上要求并保障他们接受一至两年的正规中等职业教育,取得必要的职业素质和技能,然后才能进入就业市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今年我省中职 计划招生69万与去年相当 2011-04-28 08:52:17
          豫中职院校校企合作一头热 期待成两头甜 2011-04-20 08:35:21
          因网恋中职女孩 高三男孩欲放弃高考 2011-04-15 08:38:27
          我省推行学生资助卡 中职高中助学金直接打卡 2011-04-12 09:09:53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中职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