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已不是第一次参加高考,而是在去年高考时失利,今年要重新再走一次独木桥。他们怀揣着胜利的梦想,又惴惴不安地害怕第二次的失败。他们经常会得到去年的同学在各个大学的各种新鲜近况,而自己还要在新的人际环境中、在父母时而失望时而期待的眼神中、在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心中、在无穷无尽的题海中,激励自己、逼迫自己,让自己这一次不再失望。因此,复读生在备战高考时比第一次参加高考的学生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因此也更易出现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如考试焦虑、自卑感过重、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等,严重的会造成神经衰弱、强迫症等神经症,甚至精神分裂。
典型案例:
小静,女,20岁,就读于某高校附中高三,复读生。家庭关系一般,父亲曾经是军人,强势,对孩子的学习干涉过多;母亲是全职太太,懦弱,对父亲惟命是从,在家专职照看孩子。
小静在父母的带领下到中心咨询。父亲对孩子的状况比较关注,对考试成绩尤为关心。父亲诉说孩子成绩浮动太大,浮躁,静不下心来;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课堂从不主动发言。在校不怎么与同学交流,在家也很少与父母沟通。近期父亲发现小静成绩非常不稳定,给她建议她不但不听,还和父亲吵了起来。父亲非常希望咨询师能帮助小静改善目前的状态,使其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不要再出现去年落榜的情况。
在咨询过程中,小静对于家庭中的关系表示了不满,过于柔性的母亲和过于强势的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母亲唯唯诺诺,父亲过于霸道。小静称父亲总爱替自己做主,过于干涉她的学习,本来自己就很有压力,他还经常拿去年没考上的事情数落自己。学习上自己有自己的计划,可父亲总是想让自己按照他的方法学习。本来最近成绩忽上忽下,心情就不好,总担心自己今年再考不好,现在都不想和以前的同学联系,觉得自己很自卑,在家也觉得对不住父母,可是父亲没完没了,母亲又不敢帮她说话,索性就和父亲吵了起来,自己也觉得很懊恼,这两天心情更加烦躁,根本看不进去书,有时侯就想放弃考试,自己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分析,小静的问题很有代表性,能反映出大部分复读生的心理特征,但又有其独特性。作为复读生,小静的心理变化经历了这样的历程,一开始复读时非常失落,后来慢慢接受现实,进入状态。毕竟多学一年,考试时会比应届生有优势,所以在前期的复习中比较自信。然而一模过后,应届生的进度已经赶上,而她的成绩却处于一个长期缓慢的“平台期”,成绩进步幅度不再明显。小静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感、压迫感,进而紧张、焦虑,对前途失去信心,不敢制定学习目标、怕自己达不到再次失望。而她的问题的特殊性又表现在父亲的过度干涉,一般家庭中母亲唠叨的比较多,而困扰小静的是她的父女关系,父亲看似“关心”的行为给女儿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针对小静的情况,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给出以下建议:首先,作为复读生的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现状,不要总拿去年的考试来激励孩子。不要一味追求完美,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偶然出现的负性事件,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影响和感染孩子,调动其积极情绪,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中孩子能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高考;其次,孩子对于家庭教养格局的不满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孩子已经到达成年初期,其自我意识以及参与意识都在高速发展,家庭中的公平民主氛围不仅关系到家庭的维系,更对孩子将来社交关系的形成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构建有极大影响;再次,对于小静的压迫感、自卑感,建议其不要总拿去年考试的结果惩罚自己,放下必须强于应届生的想法,转移情绪,积存能量,不关注他人,认清自己的目标,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充满信心迎接高考。
在此,也提醒广大家长,如果您家有复读考生,需要及时关注,因为他们承担着双重压力,如果您感到能力有限,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为孩子提供考前心理调整,帮助孩子完成最后一跃。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