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众可以从卫生部网站下载这一系列指南。
提高平衡能力方法
金鸡独立:睁眼或闭眼,双手叉腰,一腿弯曲,一腿站立尽可能长的时间。也可以两腿轮流做单腿跳跃,以增强腿部力量。
“不倒翁”练习:挺直站立,前后晃动身体,脚尖与脚跟循环着地以锻炼下肢肌肉、控制重心。
坐立练习:站在椅子前反复缓慢起立坐下,坐立练习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
沿直线行走:画一条直线,向前迈步时,把前脚的脚后跟紧贴后脚的脚趾前进,步行的轨迹尽量和直线重合。行走时,可将纸盘放在头顶上。
侧身走:俗称“蟹步”,就是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倒着走:在一块平坦的空地倒着走,并尽量保持直线。
注:老年人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指导】
扶起跌倒的老人是项技术活
《指南》提出:发现老年人跌倒时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如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要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查看有无提示骨折等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
核心提示
面对跌倒的老人,您“会不会”去扶?
在口语中,“会”通常有两层意思,一、愿不愿意,二、有没有这个能力;面对街上摔倒的老人,南京“彭宇”案让“扶老人”这个举动有了“风险”,进而让人从主观能动性上有了“会不会扶”的道德选择。
有了这样的背景,卫生部出台的这样一个原本很有技术指导性的文件,却在出笼后,立马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
【医师】
卫生部指南在技术层面有指导意义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共分十大部分,约2.3万字。“老年人跌倒后的处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说明如何通过家庭干预和社区干预来预防老年人跌倒。
《指南》最后特意提到,作为卫生部门,应该怎么给公众普及摔倒知识,同时,文章还提到,2006年至2009年,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社区为主体,以正常生活的非病例老年人群为干预对象,进行了老年人跌倒社区综合干预的研究。干预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由17.71%下降至7.19%;老年人认为跌倒可以预防的认知率由48.94%上升至72.75%;老年人采取预防跌倒措施率由19.30%上升至86.58%。
“细看全文,卫生部的这个指南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作为长期从事骨科专业的刘涛深有体会,有一个最近的病例最可以说明这一点。
据刘涛介绍,前一段时间,郑州一位80多岁老太太,去卫生间摔倒了,家人知道后,几个人搀扶着把老人扶到客厅,然后把老人送到了医院。“从伤情上看,老人本来只是股骨出隆间骨折,只要做牵引即可,但是因为摔倒后,家人不注意方法,搀扶老人时让病情加重,导致了骨折移位,最后不得不进行手术。”
【网友】
遇跌倒老人,有44%网友明确表示“不扶”
这样一个原本很有技术指导性的文件,却在出笼后,立马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
一些网友认为“这样的事都要发指南,足以看出这个社会的道德标准滑坡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也说明这些官员吃饱饭没事干。”
原因何在?郑州大学法学院潘老师认为,不外乎三点:一、这个事情因为和公众关联大,所以自然而然关注度高;二、在目前信任危机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公众会比较敏感;三、这个指南很容易让人和南京的“彭宇案”联想在一起。
昨天,新浪微博做了个题为“卫生部出台老人跌倒干预指南,你会扶老人吗”的小调查。截至昨天下午6点,共有1883人参与投票,其中44%的网友表示不会搀扶老人,38%的网友选择了“不好说”,18%的网友表示“肯定会扶,但是和指南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