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均衡发展 凝心聚力办教育

2012年02月01日08:45      郑州日报             _COUNT_人评论

  紧抓均衡发展之“根”

  ——改善办学条件,为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均衡教育重在“均衡”,发展均衡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决策。近年来,管城回族区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改善办学条件等举措,走出了一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让公共教育资源有了更公平合理的配置,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提升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进一步实现了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资源整合带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硬件积累,也不单单是办学布局上的变化,其实质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改革。“优质教育资源倍增的内涵不仅在于‘量’的翻番,还需要与‘质’的保证和整体的提升形成一体。”管城回族区教体局局长卢新建告诉记者,为切实落实好优质倍增、高效倍增,管城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倍增工程的优质。

  据卢局长介绍,几年来,区政府逐年加大教育投入,相继实施了城乡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工程,城市中小学升级改造工程,中小学“校安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2010年、2011年,区政府投入2亿多元进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达36所。今年,区政府将投入1.3亿元,新建中小学校6所,新建幼儿园2~3所,改建、扩建、升级改造小学7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信息化建设工程。近两年来,区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为全区各学校配备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截至目前,全市能在城市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全部实现“班班通”工程的县区,管城是第一例。

  坐落在郑州市东南部的管城回族区货栈街小学就是区政府升级改造工程中的一所学校。据货栈街小学校长韩志勇介绍,2005年前的货栈街小学当时还属于铁路企业办学,校名为郑州铁路职工子弟第六小学,建筑面积才一千多平方米,全校师生加起来才二三百人,一栋上世纪五十年代破旧的三层小楼和三间上世纪六十年代用芦苇做吊顶的平房是学校的整个教学用房。

  2005年,学校划归管城回族区政府管理后,区教体局就把学校列为局重点规划和改造工程项目。2011年8月份,师生们正式搬入到新的教学楼内。现在学校建筑面积四千多平方米,在校师生860多人,虽然校园不大,但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应有尽有。

  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位于紫荆山路86号,始建于1928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作家魏巍的母校。校园布局合理,庄重浑厚而又不失清新典雅,教学设施齐全,是一所融花园、学园、乐园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学。在硬件设施、办学理念、教育质量等方面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得到了很多家长的青睐。充裕的生源,造成了生均占地面积、活动场地的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破解发展难题,放大优质资源,管城区委、区政府在多方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计划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计划征用学校西邻的郑州市第四木器厂用于学校扩建,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不仅缓解了学校大班额现象,同时也扩容了优质教育学位,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对学校进行扩建,实施扩能挖潜,不仅破解了学校发展瓶颈,更是为学校发展迎来了广阔的空间,真是发展之需,师生之盼,群众所愿。”创新街小学校长张郑伟向记者介绍到。学校实施扩建后,能增加24个教学班,每年可实现180个优质学位的增量,会有效缓解周边学校大班额现象,更好地满足周边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使他们同样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管城区教体局落实政府责任、保障经费投入、实施人文管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造没有“外乡人”的校园。

  站在即将投入使用的扩建项目前,管城回族区港湾路小学校长冯英兴奋不已。“为了解决管城区域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政府投入了150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扩建。”冯英校长说,“别看学校只招收了几百个外来务工子女,但生源涵盖了10多个省份。”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管城区南部和东南区域发展迅速,适龄儿童急剧增加。2010年仅南五里堡社区就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20人,港湾路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82人,南十里铺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22人,人数多且居住集中,给附近的小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五里堡小学、港湾路小学和南十里铺小学被迫扩班。为有效缓解管城区中小学生的入学压力,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近几年来,管城区每年投入均超亿元进行学校的新建与改扩建。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辅读学校成立于1987年12月,是全区唯一招收智障儿童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负责全区智力障碍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

  该校校长于红莉坦言,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关注以及对残疾孩子的关爱,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春天。在市教育局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区教体局也加大了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近两年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投资达50多万元。

  据于红莉介绍,2011年,市政府投入100万元,为学校配备了急需的康复设备:可视音乐干预仪和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学校还建成了多感官综合训练室。多感官综合训练室由视听互动训练系统、动感彩轮、幻彩光纤、泡泡管、互动嗅觉装置等组成,它的建成为脑瘫发育障碍、自闭症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康复训练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为学生提供更新颖的互动仪器及疗程,诱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机,促进主动探索环境的兴趣。

  该校学生编演的舞蹈《皇帝的新衣》获全国第四届残疾人文艺会演银奖,《森林奏鸣曲》获铜奖,2005年《懒猪的梦》获全国第五届残疾人文艺会演鼓励奖,获河南省残疾人文艺会演二等奖。在特奥活动中,2002年获全国第三届特奥会足球项目个人银牌,队制铜牌;2006年获全国第四届特奥会队制铜牌,个人第五名;2007年,在第十二届夏季特奥会获3金3银1铜。

  “我们坚信,通过三至五年的创建活动,全体师生同心协力,一定能不断完善办学思想,逐步凸显学校优势,最终形成学校特色,成为盛开在管城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谈及未来学校发展,于红莉充满了信心。

  舞动均衡发展之“翼”

  ——创新管理体制,为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管城回族区是郑州市的老城区,受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城乡教育曾一度存在起点不一致,发展不平衡现象。特别是随着“撤村并居”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二元化发展日趋凸显,农村学校存在的布局分散、生源缺乏、教育资源闲置等问题逐渐暴露。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促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并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果断实施了“教育并城”工程。目前,全区41所城乡学校,2000多名城乡教师及近5万名城乡学生参与了“教育并城”行动。通过“管理同设、计划同筹、资源共享、人才共用、信息互通、活动同行、责任同担”的发展模式,提升了区域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管城区东关小学创办于1959年,是一所艺术小学。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手拉手联谊学校、河南省教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五爱”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

  腾飞路小学是一所新建小学,2010年9月投入使用,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的学校。但由于地处于城乡接合部,在家长“择城”、学生“择校” 的风潮下,师资不均衡,生源不足,制约着该校教育优质化发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教育部严控高校更名 2012-01-22 00:01:11
          宝宝安全教育之应对陌生人 2012-01-20 17:27:49
          教育部长肯定河南教育发展 2012-01-16 07:15:24
          教育部门与高校将推“新关系” 2012-01-11 08:54:18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办教育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