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我不让”引发德育之辩

2012年04月26日09:17      中国教育报             _COUNT_人评论
“孔融让梨我不让”引发德育之辩“孔融让梨我不让”引发德育之辩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面对语文试卷中的一道阅读题,上海某小学一年级一名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在试卷上打了个大叉。日前,这一事件经微博传播后引起公众热议。

  【众评众议】

  小学生回答“我不让”其实来自于真实的想法,也是诚实的表征。尽管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优秀的传统美德,但是当诚实遭遇美德,到底谁应该让步呢?公众热议实际上是在教育小学生诚实的道路上迈出的艰难步伐。从公众的反应可以看出,人们关注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隐藏在中国道德教育背后的隐患。

  ——王传言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成错误,是一道生动的时代德育考题。其带来的心理乱象,足以证明,价值溃散给不同人群都带来了巨大迷茫。古代的小孔融愿意让梨,那当然是好事。可是,现代小朋友觉得自己做不到孔融的“大气”,也完全是内心真实表达,没有什么错。如此真实的童心,值得呵护,而不是伤害。问题是,我们太习惯于用传统的道德框架,来束缚现代人自由而又真实的心灵。而家长在应试教育功利性面前,又无法成为培养孩子独立精神与自由人格的支撑力。

  ——单士兵

  尽管对“我不让”的回答不应该判错,尽管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是“道德模范”,但不容否认的是,“孔融让梨”折射出谦让和礼貌,值得传承、弘扬与学习。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要求。

  对于那些“不让梨”的学生,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教育观点,杜绝把价值标尺绝对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势。更重要的是,必须超越学生回答的对错之争,一边褒奖孩子的诚实品质,一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逐渐懂得基本的是非观念,学会谦让和礼貌。

  ——陈尧

  道德历来就只宜自律不宜他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可以认同“孔融让梨”是一种有道德的谦让行为。假如他们自己遇到了“有两个梨摆在你面前”的情况,他们受到道德感召选择小梨也完全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不意味着因此那个小学生就必须学孔融让梨。把道德水平高低与是非对错挂钩,常常会惹出一些可怕的后果来。

  ——网友“短人”

  【主打观点】

  还学生真实的道德成长过程

  张滢

  “不让梨”的学生坚信自己没错,学生家长很无奈,围观者议论纷纷。大多数评论者都将矛头指向了教育,更有甚者将其上升到了“小题考出时代尴尬”、“反映社会价值溃散”的层面。

  在我看来,问题既复杂又简单。复杂在于,所有围观者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事件进行评析,也都有理由各执一词。简单在于,这是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对它的判断,有一个确定的依据,那就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云南蒙自核载19人公交挤70人 小学生跳窗下车 2012-04-23 14:40:55
          高清:郑州小学生半截楼内上课 2012-03-16 12:03:52
          小学生进工商所学“打假” 2012-03-15 08:17:39
          小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学习压力大 2012-03-07 09:13:51
          仿真枪“瞄上”了懵懂小学生(2) 2012-03-02 07:02:11
          仿真枪“瞄上”了懵懂小学生 2012-03-02 07:02:11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孔融让梨 德育 之辩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