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说
在香港读大学 最好会“百搭”
在2007年被香港教育学院面试录取的萧山中学毕业生单卓琼看来,对港校的适应期通常为一年。“能不能融入港校氛围,第一年是分水岭”,国际环境下,先得学会“百搭”。
“港校和国际接轨,在教学上非常明显,我所在的英语教育专业,大多课程都是小班教育。英语系的课程,很注重口语和思维训练,大多数课程对考试这种考核形式要求很少。”
但在港校,国际环境绝不是“它存在,你就拥有”。
“我个人觉得,到了港校以后,首先要过语言关,除了英语,还有粤语。”单卓琼说,香港人比较外向,尤其是本科阶段,社团、寝室活动特别多,所谓的融入,首先得学会“百搭”。
在单卓琼看来,对港校的适应期通常为一年。一年后,你能不能融入这里的环境,就已经看得出来了。
本科毕业后,单卓琼决定继续享受这种浸润国际化文化的环境,她报考了香港理工大学的英国语文语言艺术专业,“主要学习语言的不同形式,比如戏剧。”单卓琼说,她希望在香港发展,“既然在这里读书,就要积累点这里的工作经验”。
毕业去向
就读港校内地生近半在港就业
近几年的数据表明,内地毕业生近半在香港就业。7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负责内地招生工作的香港城市大学对外联络事务主任张嫦清和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陈先生。
在谈到在港校就读的内地生给他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时,张嫦清说,“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大部分的同学在到港后一两个月就可以适应下来。”陈先生表示,在内地录取的学生,很多都是高考名列前茅的尖子,入学后也能保持优秀的表现。根据学校的统计,去年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内地生中,以甲等荣誉毕业的占17%,高于全校毕业生获甲等荣誉的比例。
谈到内地生毕业后的发展如何时,张嫦清表示,在香港城市大学就读的内地生毕业后,54%选择到海外或留港继续攻读硕博;40%留港工作;6%返回内地发展。陈先生介绍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毕业生中,有不少同学为跨国企业聘任,也有同学任职内地政府机构。2011年毕业的,有59%留在香港就业,17%在香港继续升学,3%在内地就业,21%往海外升学。
专家建议
内地高校应提高竞争意识
高分考生放弃内地名校录取选择港校并非少数。今年香港大学最终录取的363名学生中,有21人为全国高考“省市状元”,其中,10位是省级状元,分别来自辽宁、上海、甘肃、海南、湖南、江苏和云南;另有11位为市级状元。此外,还有许多为高考单科状元。
“希望内地高校尽快找到差距,形成竞争意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指出,这几年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内地状元放弃内地名校录取而选择港校的新闻。每年此时,社会都会分析内地高校和港校的差距,并期望内地高校由此进行反思,提高办学质量、改善服务。可是,这样的呼声年复一年,却很难见到内地高校进行了什么反思。相反,因为这样的情况发生,内地教育部门反而出台了政策限制内地考生的选择权。如,港校自主招生必须在内地高考提前批前完成等。与此同时,不少内地高校也采取各种录取手段、推出录取优惠“抢生源”。
他指出,由于我国内地考生没有太多选择权,所以高校普遍不重视学生的权益,也忽视教育教学质量,这导致学校办学质量日益走低,与境外高校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因此,要让内地高校真正反思,就必须赋予考生更大选择权,让学校面临竞争。从这一角度看,部分内地优秀考生放弃内地高校而选择港校,已经在实施选择,这样的选择越来越多,将有助于我国高校形成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