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健康|教育|数码|同城|站点导航|优惠商家

|注册

11岁女孩读出大学水平 专家激辩可否复制(3)

2012年10月26日09:25      解放日报             _COUNT_人评论

  迫于压力终止在家学习计划

  “不送孩子去幼儿园,父母内心要足够强大,承担来自各方的压力。 ”回想那段军军在家自由的日子,何先生一点也不轻松。每天花费很多心思安排、策划、带着孩子一起游玩、参观,却没有让孩子掌握任何可以展示的、显性的特 长;每当和小区的孩子们在一起时,别的孩子可以跳一段舞、背两首唐诗、做一套健美操,军军却沉默不语;家长们聚集在一起,总是讨论何时报拼音班、在哪里上外(微博)教课,何先生很少发言。

  “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也不想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 ”当军军刚过完五周岁生日,何先生放弃了“在家上学”的计划,将他送进小区附近的一所幼儿园大班。

  今年9月,军军顺利升入小学。“和其他孩子相比,军军是一位非常单纯的孩子,胃口好。 ”军军的数学老师瞿老师告诉记者,每天吃午餐时,军军总是第一个吃完盒饭,并主动走到讲台上,请老师帮忙加一碗米饭。在班级30位学生中,军军的个头显得 略微矮小,身体却非常结实,开学至今两个月,军军从来没有因为身体不好而迟到、请假。

  ■分析

  逃离“批量生产”,实践者爸爸居多

  据 “在家上学联盟”网站统计,目前,网站已经有了五千多个会员。为了方便网友交流,网站还专门辟出一块领地,聚集了广东、北京、上海、成都、浙江、南昌和深 圳等各地网友。据网站的创办者统计,其中真正实践 “在家上学”的会员有1000多人,在他看来大多数会员是抱着观望态度来加入的,并不是真的想对自己的孩子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当然,也有不少家长不愿对外 展示自己,中国在家上学的孩子应该远远超过 “联盟”的会员数。

  李新玲, 《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一书的作者,作为 《中国青年报》记者,曾采访了全国各地多个在家上学的案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也将此作为长期研究课题。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李新玲发现“在家上学”实践者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爸爸居多。

  “尽管在中国目前的现实中,尤其是城市家庭中,母亲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教育行为,在家庭中掌握教育的绝对大权,但在家上学反映出来的现象却恰恰相反,决定让孩子回到家庭受教育的往往更多的是父亲。”李新玲在书中总结说,这些父亲内心强大,反叛精神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蔑视权威、蔑视规则、蔑视学校 整齐划一的教育。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是适合孩子的。同时,他们也是勤于学习的人,善于吸收知识,并勇于实践。爱孩子,希望孩子快乐,不受压制地成 长,自觉地学习。当然,其中也有些人怀才不遇,希望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李新玲通过实地走访证实,全国各地 “在家上学”公认的几位 “领袖式”人物都是父亲。浙江女孩袁小逸,之所以能够在家上学,就是因为父亲袁鸿林的坚持。继袁鸿林的 《14岁都能上大学》之后,女儿也出版了《私塾女孩袁小逸》。“在家上学联盟”的创办者徐先生也是一位全职爸爸。徐先生认为 “全职爸爸”有很多优势,会使得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为全职妈妈会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常常丧失自我,而父亲的天性与思维上的理性则会避免这些问题。

  在李新玲看来,父亲参与孩子教育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信号。进入网络时代后,信息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了逃离批量生产,家长中个性化的理念得到张扬。”李新玲认为,在工业化社会以前,下一代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完成。如今,父亲高举 “在家上学”大旗,也是一种家庭教育的重新回归。




相关报道:调查称性开放弥漫大学 每班有1/4学生同居 2012-10-24 09:09:11
          大学楼管大叔语录“霸气侧漏”蹿红网络 2012-10-22 09:57:18
          中国最难进的大学排名 北京大学排第五 2012-10-22 09:39:15
          盘点最好8所非重点大学 郑州铁路学院上榜 2012-10-19 09:30:29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大学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