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洛阳最牛钉子户洛阳最牛钉子户

  一栋三层小楼矗立在新修的道路中间,这样一张新闻照片成就了“洛阳最牛钉子户”。户主刘妙婵反对这种称法:“先有房子后有路,凭啥我是‘钉子户’?”这是又一个关于拆迁的故事。如果追问故事的根源,要“拆迁合不合法”的正义答案还是要足够的赔偿,哪个更重要不言而喻。现实如此,若不这样,又能怎样?

  □东方今报记者 肖萌/文图

  先有房子后有路 我不是“钉子户”

  一条新修的马路,被一栋白色三层小楼“拦腰截断”。小楼屋顶插着一面国旗,从高空中俯视,显得特别而孤独。几天前,矗立在洛阳市洛龙区伊洛路上的这幢3层住宅成为热门新闻图片。在这个被称为“洛阳最牛钉子户”的楼房里,住着祖孙三代人。5月19日下午,60岁的刘妙婵坐在门前择菜。她的老伴儿、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白天出去工作了,孙子和孙女在门前的大路上玩耍,一个在踢球,一个抱着家中养的小狗。

  刘妙婵因此成了自家的“新闻发言人”。她穿着一件碎花薄衬衣,一头花白的短发,整个人看起来干净、干练。她对着镜头有些不自在,她更喜欢坐在小板凳上和你聊天。

  当刘妙婵说到身后的三层小楼时,有些激动,语速不自觉地加快,不过,她称自己心情很平静。她不认同“洛阳最牛钉子户”的叫法:“钉子户的意思是赖着不走,讨价还价,事实上现在整个村的拆迁手续都不合法。再说,先有房子后有路,凭啥我是‘钉子户’?”其实,“钉子户”在社会层面已经没有歧视之义。它已经成为中国拆迁故事中那些坚持不拆迁者的代名词。

  为什么拒绝搬迁

  穿过刘妙婵家的这条宽阔公路叫伊洛路,是洛阳市重点工程,2014年2月开工,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虽然道路未全面开通,但已有车辆行驶,很多司机开到刘妙婵家的小楼处才发现路是断的,随后掉头绕行。

  两台挖掘机停在刘妙婵家正门口,预示着这幢小楼随时可能消失的命运。刘妙婵说,她家中要24小时有人看着,她生怕出门回来就再也没了家。

  2011年,刘妙婵所在的洛龙区关林街道办练庄村,被纳入需要整村拆迁的洛阳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当年5月2日,村民集中签订拆迁协议第一天,练庄村不少村民签订了协议,刘妙婵家也在其中。

  刘妙婵承认自己家签了协议,也拿了开发商给予的补偿款。“但我们后来发现,协议上签署的法人代表是我们的村委主任,而且签的名字和他真名不同。”村委主任名叫邓书森,但协议上签名却为邓三森,因此,刘妙婵认为协议没有法律效力,“拆迁不合法”。

  这成了刘妙婵拒绝搬迁的原因。附近的公路施工人员则认为,这户人家主要是对拆迁赔偿不满意。

  现在,在这个可追溯到公元675年、武则天曾路过的村子,有49户村民没有搬走,散落地住在远处废墟中,不过只有刘妙婵家的房子正好位于新修的道路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