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陈海峰 实习生 陈萌萌 文图

  赵松武,一个老军人、老党员用后半生守护战友墓碑和战友作伴,义务守墓20多年,兑现了自已和战友作伴、义务守墓的承诺。现在老人已经去世,他的儿子赵庆民毅然决定把承诺延续下去,赵庆民说“不能让“李馆抗日地道战遗址”荒芜、不能让烈士寂寞,要将父亲的承诺继承下去,用毕生的精力维护好烈士墓。如今,父子两代人已经守护28年,在当地,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的大爱之歌。

  4月12日下午,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驱车赶往民权县北关镇李倌村赵庆民家进行采访。

  “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责任和信任。”赵庆民说。

  赵庆民说,他家住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今年50岁。父亲赵松武为他曾经的八路军连长杨朝起烈士默默坚持守墓25年,日子过得清苦而又平淡,而以前他的生活却是过的忙忙碌碌,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他果断放弃自己的生意,替父亲陪伴他的战友。

  赵庆民说,当他父亲赵松武还是还孩子的时候到处乞讨,整日吃不饱,穿不暖,在其12岁时,遇到了杨朝起,并收留了他,跟其当了三年兵后,正巧刘邓大军从此路过,父亲便跟随刘邓大军继续抗战。

  等其转业后回到家乡,赵松武得知杨朝起去世了,由于杨朝起无子女无亲戚,为了感恩,赵松武在烈士墓旁建了一间简易的小房子,背起铺盖搬了进去。每逢寒冬时节,他总要把烈士墓上的积雪清扫得干干净净;大雨过后,他弯着身子钻入地道,一桶一桶地把积水提出来。

  2015年冬天,赵松武去世,赵庆民遵从父亲遗愿,担当起了第二代守墓人,继续陪伴父亲的战友,守护李馆地道。李馆地道高约1.7米,宽约1米,青砖砌筑,顶部为弧形,里面的气眼、密室、转盘、枪眼、卡口、陷阱等依然完好。

  如今,赵庆民每天早上都会来到烈士墓前,清扫墓碑,打扫卫生,再下地道查看,看有无损毁,然后再到临近的农田里干活。

  赵庆民一家的义举感动了附近的群众,每到清明节、大家都自发来祭奠,如今,李馆地道已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这里每年都会吸引省内以及山东、河北等地的上万名参观者,赵庆民成了杨朝起烈士事迹的义务讲解员。

  “父亲义务为战友和李馆地道守护二十五年期间,身边不断有人说他傻。如今,我又延续了父亲的遗愿,在这里继续守护,而且会一直守护下去,我不怕大家说我傻,因为这是一种传承。”赵庆民说,他还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