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园区的成长史
“园区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做全国甘薯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的核心区以及河南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谢迪说。
园区的示范功能是设立的目的。王备战总结:“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就是产业集群的样板。科技是抓手,是支撑,提升农业效益是目标。”
记者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中看到,国家实施这一示范工程的定位是明确的,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通过园区的引导和示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
来自省科技厅的信息显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层级共三层,即核心区、示范区与辐射区。
谢迪介绍,国家级周口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有1.5万亩,涉及郸城县的3个乡镇,示范区15万亩,涵盖了周边的7个乡镇,辐射区则规划建设30万亩的规模。
“园区将按照‘高端引领、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提质增量’的建设思路,紧紧围绕‘科研、示范、推广、培训、加工、旅游’做文章。”谢表示。
在谢迪看来,国家级周口农业科技园区的落户,“是一个企业产业愿景的扩大版。”原来,这一国家级园区不过是天豫薯业一个企业的梦想。
据了解,作为国内最大的红薯粉条生产企业,天豫薯业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方式,在2008年开始延伸企业产业链条,进入前端原料生产加工中。“后来,公司看到,前端的红薯种植和储存也是利润点,就加大了种植面积,随着公司加工规模扩张,公司自身种植满足不了加工需求,就开始扶持周边的农户种植,农户看到了利益,加大了种植面积。”
到2013年年底,天豫红薯现代科技示范园已经形成了红薯的种苗繁育推广、鲜薯的加工窖藏、红薯淀粉的精深加工、红薯产品的出口销售等红薯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及带动模式,仅在郸城县就发展到15万亩的种植规模。
科技的托举
“在国家级园区建设中,有政府主导的,有市场主导的,但是,政府主导的居多,这与园区建设的现实问题有关。”王备战介绍。
据了解,多年来,农业示范园区存在着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重复建设,缺乏宏观指导;盲目引进,经济效益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缺乏活力等。
“政府的介入在于引导资源配置。发挥科技的杠杆作用,建设具有示范功能的国家级园区,从而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这正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用意所在。记者在《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看到,农业科技园区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市场与科技的融合正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