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鄢陵县花卉产业化示范园为园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1.5万亩,目前已建成2.2万亩。实施“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措施,依照市场化原则运行,促进了农户、企业等各方面利益的紧密结合,使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保持了旺盛生机。
“虽然有政府支持,也组建了管委会,但是,我们认为,园区主导企业的努力还是最主要的动力,市场拉动,利益链共享,才能使园区建设真正拥有活力。”赵天学认为。
王备战介绍,市场为建设主体,也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主导方针,这也是园区建设的目标方向之一。比如,科技力量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就要有企业为主体还组合利用不同的市场资源,让市场开发的利益激活科技创新的体制与机制。更为关键的是,在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市场化过程中,也真正让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可能。“最为突出的是在园区建设中,人才的导入与引进,实现了人才价值的真正挖掘,让科技成果通过市场化获得了生产力。”
记者发现,《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对于园区建设的发展重点任务给出了明晰目标:包括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与经营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以及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与专业化等,这些任务的落地,均与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人才的智力发挥、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变革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一切均需要市场化的主导力量。
初显的成效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效应已经显现。
天豫薯业人士介绍,因为建设园区,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公司就安排了860多人就业,另有2000多人在从事产业链内的工作。这些由农民转化来的红薯产业工人,平均每人每年可从公司获得3万元的工资收入,这些农民依靠红薯产业发展真正走向了“产业脱贫”之路。
园区的农民增收在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更为明显。截至目前,建成核心区2.2万亩、示范区15万亩、辐射区62.8万亩,花木面积达80万亩,年产种苗6.2亿株(盆),销售总收入33.5亿元。
在陈明星看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产业化园区,探索了产业化的不同样本,体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勃勃生机,找到了各自不同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二是探索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出路;三是为河南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找到了可资借鉴的办法与思路。
比如,在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探索的有机农业,就是利用当地拥有丰富的有机肥资源,包括天冠集团利用糟渣发酵生产沼气,南阳市牧原养殖公司为代表的养殖场大型沼气,全市年糟渣产量可达350万吨、有机肥60万吨以上,可发展有机农田230万亩。园区启动了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建设面积5000亩,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建设生产经营模式,实行“六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统一品牌),逐步发展成集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场。
“现代农业的特征表现在集约化生产、产业化驱动、信息化支撑等方面,就目前河南众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探索来看,基本上实现了核心区建设目标,对于示范区与辐射区的发展带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示范引领的价值。”陈明星分析。
不过,在建设的过程中,市场的担心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