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是山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改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只有一个想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山区,关注山里的孩子。我想把分钟换成小时过,这样就可以和孩子呆久一点,多为他们做点事!”】
近日,一辆满载新办公桌的货车停靠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九峰乡金坪村的路边,两名教师带着一群孩子高高兴兴地将办公桌从车上搬进村小办公室。“多亏了支教大学生朱琼啊,这可是我们村小第一次添置新办公桌。”九峰乡中心学校校长熊德刚对记者说。在熊德刚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朱琼,一米六的身高,戴着黑框眼镜,身穿带帽T恤,充满朝气,一脸灿烂的笑容。
“这批办公桌是内蒙古一名建筑工人捐款购买的,原本想给学生添置课桌,可钱实在是不够,我征得了捐款人的同意,用这笔资金购买了办公桌,改善一下教师的办公环境。”抹掉额头上的汗珠,朱琼笑呵呵地说。
21岁的朱琼,是河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校法律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她为何辗转来到边远贫穷的金坪村小学支教?在她支教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记者通过多日的采访,发现了一位支教女孩的青春故事。
帮大山里的孩子圆梦
1990年8月,朱琼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做生意,八个月大的她便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是爷爷奶奶教我学会了感恩,现在从事义务支教,他们也是我的坚强后盾。”朱琼告诉记者,在她还小的时候,只要有乞讨者上门,奶奶总会端上一碗饭给他们,要是一天遇上几批乞讨者,奶奶甚至会做好饭,留他们在家里吃。在爷爷奶奶的带动下,自打懂事起,她就把帮助别人作为了自己的责任。
2008年汶川地震时,还在念高中的朱琼很想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她只身跑到南京报名当志愿者,因为年龄还小,人家不接收,她当时就急哭了。最后,倔劲十足的她跟着别的志愿者到了四川绵阳。“在绵阳做志愿者时,我深入了解了巴蜀大地,渐渐地热爱上这方热土,这也许就是我来邻水县支教的初衷吧!”朱琼说。
朱琼在准备支教前,河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校为她安排的实习单位是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学校甚至表示,她留在学校实习也可以。可朱琼却说:“大山里的孩子也有理想,但他们的圆梦之路比城里孩子困难多了。我要帮他们!”
艰苦环境难不住坚强的人
2月的一天,春雨淅沥,朱琼拖着笨重的行李,穿着雨靴打着伞来到了邻水县九峰乡金坪村小学。邻水县属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金坪村小学是九峰乡中心学校下辖的一个教学点,学校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小山沟里。学校有一至四年级4个班60名学生,4名教师都是当地人,每天放学后,师生们各自回家,只留下朱琼独自住在一间闲置教室里,夜晚的校园空荡荡的,冷清得让人有些害怕。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难住坚强的朱琼。最艰苦的学校才是她的首选,金坪村小学只是其中一站。在来金坪村小学之前,朱琼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兴盛乡上下黄小学呆了近半个月。朱琼对记者说:“走进金坪村小学简陋的校舍,躺在临时的寝室里,我知道这地方选对了,我早该来了!”
3月2日上午,朱琼没有课,于是,她应熊德刚的邀请来到了九峰乡中心学校。
“我本想带她到处转一转,可朱琼却不领我这个‘向导’的情……”九峰乡中心学校廖老师笑着告诉记者,一走进中心学校,朱琼就要给孩子们上课,再加上学校正缺音乐老师,于是给她安排了三节音乐课。
“连续上三节唱唱跳跳的音乐课,精力旺盛的男教师可能都吃不消,更何况她一个女孩子。”廖老师说,他正担心朱琼的时候,下课铃声响起,朱琼开心地走出了教室。
“下午,金坪村小学四年级还有两节作文课,孩子们都在等我。”朱琼顾不上休息,在中心学校食堂匆匆吃了午餐,就返回了金坪村小学。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到金坪村小学支教以来,朱琼通过微博记录着自己的支教历程,她的义举感动了她的同学和朋友,感动着她的家乡,也感动着许许多多社会爱心人士。
记者采访时,村小办公室里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包裹。“这些包裹都是全国各地寄来的,有橡皮、文具盒、作业本、衣物等。”朱琼笑言,她的微博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金坪村小学的关注,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有一个庞大的爱心人群。
“我寄了1000元,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代我向朱琼问好,我从心底佩服这个女孩。”
“我是在海南就读的宁夏学生,我从微博上看到了朱琼的事迹,暑假我也来支教。”
“我的老乡朱琼在你们那儿支教,我很感动,我买了一些文具寄到你那儿,麻烦你带给孩子。”
在九峰乡中心学校廖老师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条条满含对山区孩子关爱的短信。廖老师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每天都会收到全国各地发来的信息。而最让他感动的,是徐州山河绿源果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还专程驱车20多小时来到金坪村小学看望孩子。截至目前,金坪村小学已收到爱心捐款近3000元,学习用具和各种生活用品4000多件。记者近日获悉,五星电器徐州分部李刚总经理表示,他们将捐助金坪村小学。
爱心传递温暖力量
大学即将毕业,朱琼放弃优越的实习机会,独自走进大山,给山村孩子们带去关爱与温暖。年幼时,来自爷爷奶奶的影响,让她将爱心传承,我们有理由相信,爱心更可传递。
朱琼的支教历程是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故事,她以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以大爱为先、以博爱为志的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是的,朱琼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山深处并非只有她孤单的身影,太阳下,折射出的是一个可敬可爱的群体共同的时代剪影。一个又一个支教大学生将青春与责任牢牢镶嵌在脚下的大地上,将爱与奉献深深播入孩子们的心田。在支教之余,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延长着爱心传递的“脚步”,为整个社会塑造了鲜活生动的道德坐标。
榜样的力量定会推动社会前行。我们相信,成长起来的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后,也会像朱琼那样,将爱心传递,去帮助别人,用爱心驱散阴霾,用爱心温暖他人……。中国教育报特约通讯员 张志高 通讯员 邓晓宏 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