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36年教龄的河南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戴玉芬表示,对调皮孩子,最有效的手段是“不戗着他”,可以通过谈心、“开小灶”,表扬他的长处、和家长多沟通、帮助解决困难等,打开调皮孩子的心扉,将他们转化为上进的学生。
北京的一位心理教师王老师指出,孩子调皮捣蛋、顶撞老师,实质上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是孩子缺乏爱的表现。老师千万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惩罚学生。教师要有智慧地掌控教室的能力,一旦说出“不好好学就出去”之类的禁语,就意味着失去了教育的主动权。
一名姓杨的家长表示,家长不能把教育责任一味推给学校,自己不管不问,而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多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家校合力共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资深教育专家韩保来博士认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任何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学习的权利。如何教育好“问题”孩子,是对教育智慧的挑战。
【专家点评】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关颖:不让孩子掉队 家校都有责任
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是法定的,任何人无权违背,这是该事件内外所有人的共识。问题是让学生接受怎样的义务教育,如何实现没有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学习,这需要学校老师努力,也需要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与监督。
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总会给予淘气的、甚至影响教学的学生更多的负面评价和批评指责。尽管动机大多是好的,却可能成为对学生的劣性刺激。“不好好听课,这节课你出去”之类的话,的确诱发了豪豪更加过激的行为。在我曾经做过的犯罪未成年人的调查中,就有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离开学校、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
对待那些淘气的、有“问题”的学生,按照一般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远远不够,老师不仅要有耐心、要宽容,更需要多元评价标准的运用、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纪教育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这对教师而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事件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更为专业化的要求。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要,这一阶段父母的缺位不仅影响亲子情感,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更多的困难。这个事件中反映了家长对孩子教育“大撒把”,过多依赖学校,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学校与家长存在沟通上的障碍,缺少默契而发生意见分歧……老师和家长只有相互理解和包容,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在孩子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否则,受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中国教育报记者 郭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