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商学院教育的不断成熟,优秀的师资成为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各家商学院争夺的对象。日前,上海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公开表示,中国MBA教育正面临师资短板。他坦言,“把国际一流商学院的老师,尤其是可以用中文授课的,能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是所有商学院面临的难题。”
师资普遍缺乏
在中国工商管理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优秀师资一直是稀缺资源,尤其当MBA教育经历了从新鲜好奇到盲目崇拜又复归理性的过程后,师资更成为院校竞争的最清晰的分界线。师资力量的专业化、国际化程度,成为许多商学院宣传、招生时的一张王牌。
然而,即便在中国一线的商学院中,也经常遭遇师资瓶颈的尴尬。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无奈地表示:“我们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教授资源。好的教授是全世界都在抢的资源。”
有些学校为了解决这一尴尬的局面,只能选择和别的院校“共享教师”或者聘请有业务经验的从业人员。然而,这种方法能否满足学员的需求呢?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南京某高校商学院学员,在其看来,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可以理解,但目前教师的流动性太大,许多老师都在各个学院内奔波,甚至部分老师还身兼数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有问题找不到老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至于企业高管兼职教师,“大多只能带实践课,如果是理论课和专业课,还是不如本校全职教师好。”
多方原因促成
不仅是中国,美国也面临师资短缺的严峻问题,这一问题甚至已经蔓延至世界。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来10年内,全球范围内的商学院将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
“师资短缺问题已经存在许多年了,变得很具有竞争性。”美国加州大学安德森商学院院长朱蒂·奥利安表示,“我们有大量的教员即将退休,入学新生人数却呈现爆炸式增长,再加上全球各地商学院数量大幅上升。”奥利安认为,这就使得商学院师资短缺问题更趋普遍性。
全球各地商学院师资短缺还有其他原因。其中之一是,研究型大学的预算削减,这已对博士生商业课程造成负面影响。奥利安表示:“与大学科不同,管理类博士生课程没有传统的资金来源。其次,大部分商学院没有把管理类博士作为通向高薪职业的证书来进行有效营销。”
拓宽师资渠道
为了提升商学院自身的软实力,适应市场对MBA培养的要求,国内各大商学院师资的争夺已不单单是全职教师,外聘师资也已成为各商学院争夺的重点。既有实际管理经验又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外聘教师,似乎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课程的保障。
清华经管院院长钱颖一表示,超过20名来自海外顶级商学院及跨国企业的外聘教师为清华MBA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他们在清华经管院成为国内MBA领域佼佼者时功不可没。
然而,外聘教师真的受学生欢迎吗?上海一位MBA学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懂中文教学的外教太少,上课的内容不是过于理论就是纯粹舶来品,很难做到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个好现象,“更多借鉴国外案例,可以培养学生国际化意识。”
然而,教育界人士认为,国内商学院在拓展师资时一味寻求“洋教授”并非良方。而过度倚重强调企业高管,寻求“临床派”师资,也可能使得学术品质及严谨性受损,从而降低学位的价值。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商学院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商企互动,寻找兼备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师资。而从中长期看,我们需要鼓励培养自己的管理类博士,补充师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