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本科层次的毕业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要在择业时处于有利的位置,至少需要硕士毕业。”日前,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宇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高考能考上名校的好专业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考生与家长而言,怎么选择学校与专业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父母报名时忽略孩子本身需求,有可能造成人生大遗憾
令人遗憾的是,沉重的高考压力让职业规划离考生还相当遥远。不得已,他们的父母越俎代庖,成了高考报考志愿的决策者。
在分数一定的前提下,很多父母都是把眼光集中在“差学校的好专业和好学校的差专业”之间。考虑到好学校有良好的校友资源,高素质的同桌,其他专业的好老师也可通过选修来与好专业同学共享,所以很多家长会把宝押在好学校分数低的专业上。
但是,家长们是否充分分析论证了孩子的兴趣、个人素质,以及选定职业的前景呢?
首先,同一分数能选择的“差学校”真比“好学校”差很多吗?一线城市也有教学质量一般学风差的学校,所谓的好学校里也有被国家教育部亮了红灯、黄灯的专业。
其次,由于家长对具体行业的不了解,不知4年以后一些本来在名声上显得陌生的冷门专业冷门学校,忽然成了就业黑马。偏门学校的某些专业也许正是容易获得留学奖学金的“出国人员培训基地”。
更大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金融、计算机这些热门专业,将来挣钱多,孩子可以当白领。但他们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成长冲动。一个能让孩子投入的领域,和他“无所谓”、“只是接受现实”得到的专业,哪个更能让孩子成功?
在职场,有太多这样的人,将兴趣与饭碗严格分开,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8个小时后决不再想工作。而那些成功人士,多半是能为了工作废寝忘食的人,他们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乐趣和激情。
什么样的人更会得到领导的青睐,前辈的提携呢?不言自明。
父母知道,孩子12年寒窗苦读,上过了各种培训班,甚至是一对一的家教,全家人的精力、金钱、美好年华都耗进去了。最终收获的人生是孩子不喜欢的样子,那么这机会成本是否也太大了?
退而求其次,有时反而给了考生更广阔的人生
看看这些令人瞩目的名人:生命科学家、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毕业于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广州恒大集团恒大地产董事长许家印,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金牌编剧六六,毕业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毕业于河北大学经济系。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向媒体提供这样一组数字:国内近千名青年企业家中,只有10%毕业于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80%的人均出身自国内普通的大中专本科院校。
“考不上名校,也可以选择报考其他高校的强势专业。”陈宇光建议考生学会“曲线救国”战略。假如考生十分喜欢飞机专业,又考不进清华大学的航空航天学院,怎么办?毫无疑问,先报考西北工业大学飞机专业,而不是报考上海的“985”高校学习造飞机。因为西工大飞机专业学科在国内是很强的。通过在西工大4年的努力学习以后,再报考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将变得更加容易。
在基础学科与管理专业选择中,陈副院长说,随着知识的创新需要,交叉学科的越来越受重视,本科阶段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既可继续学数学专业,又可学习管理专业,还可攻读汽车制造、建筑设计专业,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相反,本科学习管理专业的学生选择面就会变得十分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