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重点领域要抓细抓严
“郑州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在发言中坦言。他认为,现在,郑州市已认识到这个形势的严峻性,这就迫切需要采取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手段,真正制定一些超强度的措施。
他说,郑州市委、市政府已先后出台了多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重新规划了目标责任制,对各种污染源控制的方案都已经实施,最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污染防治取得的进展。
柴发合建议,一定要把长期措施和短平快举措相结合,打好阻击战、持久战。应突出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和工业污染控制三大重点,抓细抓严。
他分析说,拆迁过程中的扬尘控制,要实施场地监控,以采取更好的预防、完善措施;工业污染源治理,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超标排放问题,对偷排、漏排的,要给予强大监督的压力,不光罚款,还要曝光,以提高全社会的自觉性。
他还建议,公众生活要生态化,禁放烟花爆竹,引导公众绿色出行,设置公共自行车,道路布局要有绿色出行和自行车的出行空间。
创新机制形成联动治污合力
“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要从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上提一些建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淑兰说。
她认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绝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情,必须先创新机制,面对问题,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到各县(市)区甚至社区,责任到人。大家各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多个部门联动,可不光是嘴上说说。”她举出了实例: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排放,要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的监测网络数据,实时监控,实时分析。“包括风速、风向,空气污染源情况,哪一个方位在超标排放?”多部门联动,就是要把目标任务一步步地分解,一步一步地实施,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才能在当前的防治工作中实现突破。
她表示,下一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与郑州开展长期合作,集中所有的献策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助力郑州治理大气污染。
广泛宣传促进全民治霾
“我生活在郑州,郑州市这些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集,空气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省环境监测中心调研员多克辛说,大气污染治理属于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治理污染的决心和举措要有效传递到基层,要把政府部门的想法、做法通过媒体和舆论传递到全市各单位、企业、社区和家庭,从而形成全民治霾的态势。
围绕防治工作,多克辛提出了多个建议,要多个污染源协同控制,控制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是郑州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工作;要严格控制小而分散的污染源,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燃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要加强领导,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充分发动社会力量,从管理入手,从细节抓起,采取强有力措施步步跟进,务求实效。
查看评论(59)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