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方披上防护衣。建筑土方披上防护衣。

  本报记者 成燕 张倩 覃岩峰 聂春洁 宋建巧 黄永东 文/图

  4月份以来,我市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上下联动,对燃煤锅炉、工地扬尘、交通扬尘、露天烧烤等10大领域进行集中综合整治。“严”字当头,“治气”不力者将被问责。攻坚战已开展近20天,被治理领域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成效?存在哪些不足?治污减霾,市民有何建议?昨日,记者兵分几路,分别走进多个行业和区域探看整治“战果”。

  防尘网大范围现身

  裸露工地披“绿衣”

  尘土飞扬之地一夜之间变成绿地,这让不少市民纷纷拍手叫好。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原福塔北侧岔河村拆迁工地,发现这里堆放如山的建筑垃圾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绿色防尘网。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岔河村拆迁工地大约有400多亩,由于前期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自从我市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后,施工方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组织人员、车辆对建筑垃圾进行全部清运,还拉起施工围挡对裸露工地进行防尘网全覆盖。目前400多亩的裸露工地全部穿上了“绿衣”,周边扬尘得到了抑制。

  去年年底,曾有媒体报道过,位于陇海路华山路口西侧的洛达庙新村,从去年8月份开始拆迁起就无任何防尘措施,尘土飞扬令附近居民都不敢开窗户。记者昨日来到现场发现,华山路颍河西路西南角有一片拆了一半的工地,现场未见到工人工作,处于停工状态。向西已经结束拆迁的工地上,围起了高高的砖砌围挡,透过围挡可以看到,场地内建筑垃圾都已经罩上了防尘网。家住颍河西路的尹女士告诉记者,去年这里确实存在防尘措施不力的情况,拆迁的时候偶尔会有洒水车过来,但是没有防尘网,一刮风走到这里都不敢睁眼。“盖上防尘网后好了很多,基本没有太大影响了。”尹女士说。

  购置降尘“神器”

  施工道路每天都“洗澡”

  施工工地配备足量洒水车,每天洒水不少于5次;对黄土裸露地进行撒播草籽治理;在郑州机场二期工地举行新型喷雾降尘车洒水降尘演练……连日来,航空港区迅速行动,重拳出击,全面铺开扬尘污染治理。目前,该区共机械清扫道路2180万平方米,道路洒水降尘5330万平方米。下一步,除将购置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最新喷雾降尘车外,该区还将增加清扫作业、洒水降尘频次,并延长洒水降尘时间,遇大风天气将全天候不间断洒水。据了解,为扎实推进扬尘污染治理,该区综合执法局推行“一周一大扫+全天候保洁”清扫机制,坚持每周对道路全面冲洗,推行“建成一条道路,机扫一条道路”清扫机制,不断提高机械化率。

  近期,细心的市民发现了农业路上的微妙变化。不少市民告诉记者,经常可以在路面上看见数辆洒水车在农业路上不停穿梭往来,所到之处道路扬尘明显减少。昨日,记者从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项目部了解到,为积极响应我市开展的大气污染集中整治行动,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沿线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黄土不露天”的行动目标积极展开行动,自行添置了10台专用洒水车辆,确保在施工的同时,每天给农业路“洗洗澡”,努力做到“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

  无烟烧烤迅速普及

  烟熏火燎的夜市变模样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街头露天烧烤人气又旺了起来。不过,家住管城区星月小区的居民发现,尽管小区周围的烧烤摊生意兴隆,但往年那种入夜街道便烟熏火燎的场面不见了。细心的居民留意到,烧烤摊所用的烧烤炉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前是那种炭火通明、烟尘乱飞的老式炭炉,而现在有的换成无烟烧烤炉,有的在排烟道上加装油烟净化设备。

  烧烤摊主马师傅告诉记者,以前用的烧烤炉油烟确实太大,别说周围居民有意见,自己都有些受不了。“你看看这排法桐树,一直半死不活的,往年夏天几个烧烤炉一起开,油烟把树叶都烤黄了。”马师傅说,在城管部门和街道的帮助下,大家都换成了无烟设施。

  记者在二七区、金水区一些烧烤生意集中的街道看到,大部分烧烤摊都用上了无烟烧烤设施,不过仍有个别老式烧烤炉存在。商户告诉记者,那些经营时间久、生意好的摊位,是执法部门重点监督的对象,一般都换了,但还有一些流动的摊位还在和监管部门打游击。在中原区汝河路居住的刘女士也告诉记者,往年路上占道经营的烧烤摊比比皆是,大风扇吹着炭烤炉,滚滚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今年占道经营的少了,油烟少了,现在夜里我们都敢开窗户透气了。”刘女士说,希望执法部门能保持执法力度,还附近居民一个清洁的居住环境。

  据介绍,自新的《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对烧烤的要求是“进屋、燃料清洁化、完善排放设备”。从5月1日起,在市区占道烧烤,将面临“严酷执法”,不仅烧烤工具被没收,还将被顶格罚款2万元。对于未设置专用油烟排放通道、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的餐饮服务场所,多次劝导处罚未整改的,将被顶格罚款5万元。

  发展公共交通呼声高

  绿色出行经济又环保

  在我市大手笔治理扬尘污染、整治烧烤市场的同时,很多市民也把目光投向了汽车尾气排放。

  郑州大学和郑州市环保科研所初步解析显示,当前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和其他污染,占比构成为36.5%、31.9%、20.9%和10.7%。排名第二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怎么治?市民纷纷建议:大力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或许是一条路子。

  据专家分析,一辆公交车的载客量抵得上20辆小汽车,一列地铁的载客量抵得上200辆小汽车。在必须满足人们交通出行需求的大背景下,要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必须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比率来实现。

  记者从市交通委采访获悉,我市正在开展的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有望对减少尾气排放、缓解雾霾起到重要作用。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实现地下和地面、大容量和中低运量、机动化和非机动化交通的有效衔接;交通与城市、经济、生活和谐共生的“公交都市”发展目标。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期待地铁2号线、5号线,陇海路、农业路快速公交以及3条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设施能早日建成,方便更多的人选择绿色交通工具出行,从而减少大气污染。

  变化虽大 问题还有

  市民投诉:部分建筑工地外扬尘“无人理”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建筑工地、拆迁工地、道路清扫都积极采取措施,抑制扬尘污染。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工地没有洒水抑尘措施,围挡不全、东歪西倒现象时有发生,黄土覆盖网布不全,“漏洞”百出。同时不少建筑工地“扫内不扫外”,给周边居民生活带去了不小的影响。

  家住市第八十二中南侧的姜女士告诉记者,因学校南侧一条道路在施工,白天黑夜除了要忍受机器声响外,不时还能“享受”到“泥土大餐”的待遇。姜女士告诉记者,该条道路一年前就开工了,中间被搁置了些时间,近期又开始动工。道路作业时没有任何防尘措施,最近几天,工地上虽说盖起了防尘网,但是只是一部分,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只要稍有风吹,黄土还会吹进家门。姜女士说,该工地虽说规模不大,但是也应严格执行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标准,做到黄土不露天,不能给全市扬尘治理工作“添乱”。

  住在金水区花园路与东风路附近的省农科院家属院、蓝堡湾等小区的居民说,一年多以来,附近工地施工不仅给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更大的是扬尘给家人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虽然近段时间以来,工地加强了管理,洒水除尘措施有所加强,扬尘有所减少,但仍存在不少改进空间。4月17日上午8时,在农科路与科新路交叉口,记者看到附近万达、建业两处工地正在紧张施工。两处工地在科新路均有入口,然而道路上却是一半洒过水,一半积满灰尘,显得泾渭分明。由于附近小区较多,来来往往车辆频率很高,每辆车经过都会扬起一大片灰尘。不仅是汽车扬起的灰尘,在路西的万达工地入口处,工地工人正戴着厚厚口罩扫地,灰尘笼罩全身,路过的行人纷纷捂着嘴避而远之。

  “这已经比一个月前好多了,至少工地还隔三岔五地出来洒洒水、扫扫地,以前工地刚开工时,路面的水泥等建筑垃圾在路上积了多厚都没人清理。”前来送小孩上幼儿园的学生家长何文可这样告诉记者。他说,这两处工地位于闹市区,附近小区居民不下万人,但就是在这中心位置,工地对扬尘治理得还是不到位,由于小区周边工地施工扬尘严重,家里卫生每天要打扫三次,大热天都不敢开窗通风。

  “经常见工人在工地里面洒水降灰,但工地却对三两米外的周边环境熟视无睹。”何文可认为,不管哪个工地,施工方都应该有起码的社会责任,除了工地围挡内的扬尘要治理,更需要治理的是工地周边扬尘,它的影响显然更大。除了施工方自律加强扬尘治理,他更呼吁,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巡查力度,开通投诉热线,对于群众反映多的工地给予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