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小小知了猴能钻地十几米
捉完知了猴,记者来到了潘永昌的“育苗大棚”参观。“你看,这些白色小虫,就是知了猴的幼虫。”潘永昌指着大棚内一根枯枝说。记者仔细一看,才发现树枝上果然有些小虫,个头跟蚂蚁差不多,在灯光的照射下,通体洁白半透明,在那儿笨拙地挪动着,一个个很萌的样子。
“我们管它叫小蝉蚁,这些是我留下的样品,其实真正培育它们的季节是春天。”潘永昌说,只要把树下的土层铲软,把这些小家伙撒到土层上,它们在地面爬十几分钟后,就会钻入土中,吸食树木根系养分,慢慢长大。“别看它们个头小,耐力可足了,有的能钻到地下十几米深。它们得在地下生长很久,少则三年,多则十几年才能爬出地面。”潘永昌说,因为知了猴只吸食根上的养分,没有任何专门的饲料可以喂它,所以养殖的跟野生的营养成分是完全一样的。
“我刨开土层仔细观察过,知了猴在地下生长时,第一年能长到半个黄豆大小,第二年能长到半个花生大小,第三年就属于成虫了。”潘永昌说,知了猴的最大敌人是蛇,一般开春后,他就会拿着铁锹在杨树林四处溜达,看到蛇就赶走,发现蛇窝就处理掉。“将蛇赶走还有一个好处,等捕捉知了猴时,就不会再遇到它们被吓到了。”潘永昌说。
讲述 因为自己爱吃才养知了猴
2008年之前,潘永昌在青西新区一家公司上班,因为自己特别喜欢吃知了猴,每年夏天,他都会回老家捕捉,然后带回单位,跟同事一起享用。“油一炸香喷喷,蘸点儿胡椒面儿,再来一壶小酒,那味儿真是绝了。”潘永昌说,2008年的夏天,他再回老家捕捉知了猴时,发现数量少了许多,往往出去忙活好几个小时,才捉十几个,不够一盘菜,而当地很多收知了猴的贩子因为凑不齐货,显得很着急。“俺家刚好有50亩杨树林,我突发奇想:为啥不在自己的林子里‘种’知了猴呢,吃不了还可以卖,多好!”潘永昌告诉记者。
说干就干,第一步得寻找知了卵,潘永昌上网查资料得知,知了垂死时,会将卵下在柔嫩的树枝上,而这样的树枝过几天就会枯萎。于是,潘永昌就四处寻找这样的树枝,还真让他找到了不少。起初,潘永昌觉得知了猴都在地下生活,就将这些树枝直接埋在自家杨树林地下。结果过段时间,他把泥土挖开一看,卵已经全都死了。“后来,我咨询行家才知道,需要先把树枝里的卵孵化成幼虫,然后让幼虫钻到土里生长才行。”潘永昌说,于是他才建起了幼虫孵化大棚,又承租了150亩杨树林,凑齐了200亩,开始大量养殖知了猴。
算账 最多时每晚能收入3万元
“最近这几年才开始收获,起初,我带着知了猴去附近酒店挨家挨户推销。后来名声打出去了,客户都主动来拉货。”潘永昌说,今年夏天,他的知了猴一直供不应求,订单不断,客户主要是岛城范围内的一些农家宴和大型酒店,也有的人买来孝敬老人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平均下来,一斤知了猴能卖到80元钱,最多的时候,他一晚上能收获近400斤,收入3万元左右。
每年夏季,潘永昌都会拿着望远镜,在树林里仔细观察,他将知了跟知了猴的习性已经摸透:上午9点钟,知了从大树上飞到小树上,进行吸食、交配和产卵;下午三四点钟,它们又从小树上飞回到大树上栖息,晚上7时30分起,知了猴开始出土,8点左右,是出知了猴的高峰期,而9点以后,就基本不怎么出了。“知了猴的收获季是从7月初到8月上旬。其中,7月中下旬是最旺季。今年这一夏,我收入四五十万元不成问题。”潘永昌说,下一步,他还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我又栽了大约200亩核桃树,打算明年在核桃树底下也‘种’上知了猴。3年以后,我就可以一边摘着果子吃,一边捉知了猴了。”潘永昌笑着告诉记者。
查看评论(1)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