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不否认有逐利的打假人 但不能以个例看待群体

  当记者提起最近新闻报道过的,有打假人把真货调包成假货,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事件时,赵正军表示,“每个群体都有追逐利益的人,也有不择手段的人,我不否认这个群体中有这种人的存在,但是个体不能代表群体,也不能因为某些人否定我们。”

  “如果商超没有我们这些人的监督,可能需要十年才能把缺位补上,但是由于我们去监督,这两年明显感觉到超市正规多了,也规范多了。”赵正军告诉记者,他并不认为自己和商场是对立的两面,很多时候,商场里有什么问题,相关负责人还会向他请教,“我去超市的时候,他们负责人也会跟我沟通,让我挑毛病。”

  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越来越高,赵正军表示,这两年职业打假人越来越多,据他介绍郑州有近两百人从事打假行业,“现在的法律政策是鼓励消费者去维权,做打假人,一方面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能净化市场。”

  提起打假人就头痛

  有时候真想打他们一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意见一出来,最期待的莫过于被职业打假人打怕的那些商家,有人认为,如果此条例能够通过,对商家来说就有了一层保护伞。

  那些屡屡被“找茬”的商家,对职业打假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有时候急了真想打他们一顿!”

  据郑州一大型超市的张经理介绍,他们商场开业不足一年,却屡屡被职业打假人“坑”。所谓的“坑”,就是到店里找商品毛病。

  “上次有个职业打假人过来,说买我们的食品过期了,但是我们每天都按时盘存,不该出现这种问题,后来想了想,估计是他把商品藏到商场角落,或者拿着假货来找事儿。”张经理介绍,该职业打假人并没有急着去食药监举报,而是跟他联系谈起了赔偿。刚开始张经理并不同意对方要求的一万元的索赔金额,但是几经打听、几番咨询之后,他妥协了,“没办法,几乎所有商场都选择私了,因为这种事情取证困难,一旦告到相关部门,或者去打官司的话,我们的时间成本耗费不起,最后想想私了算了。”

  最终,张经理赔偿对方4000元钱,但一提起这件事儿,他总是恨得牙根儿痒痒,“有时候真想找人打他一顿,实在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