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远大、勇于担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孟瑞鹏精神的核心。作为一名大学生,他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多关心他人和社会。2014年4月他在写给党组织的思想汇报中是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放眼国际,关注全球的意识……个人认为,郁闷和无聊等词汇使用频繁的原因之一便是思想太局限,太狭隘了。”作为家中的一名独子,他非常清楚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我明白我的责任,作为家里的独子,我的肩头有太多的责任,我不想让劳累一生的父母没有一个天伦般的晚年。作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我不允许自己的梦想成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会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扛起来!”作为一名班长,他是这样认为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一直担任班长这个职务,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班级氛围,我也花过很多心思去构思……或许这样的大学生活没有其他人安逸,但是它却能让我在工作的同时,接触到更多的人,观察到更多的事,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所以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份工作。”

  诚实守信、互助友爱、见义勇为是孟瑞鹏的优秀品格和显著特征。作为一名90后青年人,他主张做人是有原则和底线的。孟瑞鹏在自己的日记首页写道:“做人原则:一是诚实、守信;二是真、善、美;三是辨别是非。”他认为,“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地位,没有名利,但是绝不可以没有品德,修养和情操”“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因此,在关于“老人倒了,扶不扶?”、“遇到穷人帮不帮?”、“遇到危险上不上?”等这些社会问题时,他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必须扶!必须帮!必须上!正由于此,有人觉得他太傻、太憨。但他的回答,却令人回味,荡气回肠。“不是任何情况都允许你暂时逃避和停止,面对紧急情况,必须立即武装,立即反应,主动出击!”

  英雄辈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如何把英雄精神发扬光大值得每个人深思。在当前,要把孟瑞鹏英雄事迹引向深入,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总结好、概括好、宣传好英雄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强化对孟瑞鹏精神的实质及其时代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孟瑞鹏精神内涵虽十分丰富,但其实质和核心是“做一个有意义的人,一个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大爱”精神,顾全大局、敢于担当、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主人翁意识,见困难上、见荣誉让,乐于助人的“傻子”精神。这是时代的呼唤,党的要求,人民的愿望,也是孟瑞鹏精神的价值所在。我们向孟瑞鹏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热爱党、热爱人民,理想与良心一样也不能丢的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敢于担当、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主人翁意识;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公民意识;胸怀大志,勤于思考、自强自立、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孟瑞鹏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义,这是中华文化孕育的精神之花,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进一步挖掘、整理、宣传孟瑞鹏先进事迹,探索英雄成人成才的规律,特别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意义和启示。孟瑞鹏在他人生命遇到危险的紧急时刻舍己救人光荣牺牲的英雄壮举,是事发偶然与施救行为必然的统一,是个人修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党的培养的必然结果。孟瑞鹏先进事迹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启示在于: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娃娃掀起,从学校掀起,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润物细无声。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三、认真总结、概括“四个主题”大讨论初步取得做法和成果,持续把“四个主题”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是一项重大而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根据孟瑞鹏日记,以及当今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校党委顺势利导,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学习孟瑞鹏精神、弘扬青春正能量”主题大讨论活动。主要围绕四个主题进行:“大学生舍己救人值不值?”、“人为什么活着?”、“青年人靠什么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说理想与良心决不能丢?”通过讨论,大家敞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消解了困惑、廓清了迷雾,进一步深化了青年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的认识,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学校要紧密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持续把“四个主题”大讨论活动引向社会、走向深入。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把学习英雄精神化做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一是要把学习孟瑞鹏先进事迹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要以孟瑞鹏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建功立业。二是要把学习宣传孟瑞鹏精神与学习“河南好人”、“华水英模”结合起来。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成为改变现实的道德力量。深入挖掘和培育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发掘身边的无数个“孟瑞鹏”。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努力营造学英雄、倡新风的浓厚氛围,使更多的平民英雄涌现出来。三是要把学习宣传孟瑞鹏精神与高等学校立德树人、履行大学历史使命的根本任务相结合。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战略主题,不断深化对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把“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四是要把学习孟瑞鹏精神与继承和弘扬华水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64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管理思想等为内核的大学文化。这些文化成果支撑并引导着华水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培养了大批“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干得好”的专业人才,也涌现出了一系列先进个人和集体。如,身患重病,带病上课,临终仍不忘教育教学事业的我校优秀教师黄和法;终生为党,把遗体和一切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的好党员曹民;河南大学生中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周济;为素不相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无偿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大学生程俊亚;奋不顾身救火的“襄城县好人”张志远;品学兼优、重情厚义,六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照看因病离世同学父母的刘怀强……

  英雄是不变的红色基因,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始终都是一个社会高昂的旗帜和主旋律。沿着英雄孟瑞鹏的足迹前进,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信心、温暖和力量。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孟瑞鹏为榜样,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