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用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带动文化游

  神垕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钧瓷生产地。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形成了千年古镇和历史悠久的钧瓷文化。但是只靠钧瓷生产,产业结构未免显得单薄,于是结合神垕实际,禹州市提出,“以钧瓷文化为品牌,以神垕古镇为载体,以钧瓷产业为集群,以旅游开发为带动,努力把神垕打造成为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知名的旅游景区”。

  神垕镇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累计投入1.28亿元,用于道路改造、管网铺设、增加照明、新建公厕和游园以及休闲广场,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累计投入2.3亿元,建成了供水厂、污水处理厂、110千伏电站和中心学校、幼儿园等。 除了公共设施,如何修缮神垕老街同时还能保持原汁原味,同样是摆在神垕镇政府面前的难题。王洋说,神垕镇政府把特色小镇建设与5A级景区创建结合起来,注册成立了河南神垕古镇发展有限公司,对神垕古镇进行保护开发,市场化运作。记者在老街上看到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正挨家挨户走访,在笔记本上涂涂画画。询问得知是文物保护机构的人,正统计房屋损毁部位。 神垕建立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五个专业市场,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2015年解决就业人口将近3万人;钧瓷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也让旅游纪念品、包装业、快递业都得到了良好发展。 将文化产业与旅游相结合,不仅是加法,更是乘法。

  一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

  有个作家说:“这座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钧瓷是根,沉默的老街是魂。”

  “一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商贾遍地走,日进斗金钱”,这是家住老街的78岁老人刘梦打小就耳熟能详的一首民谣,描述的就是神垕古镇老街古时的盛景。 进入老街,先要经过一座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驺虞桥。桥后就是老街,也是神垕古镇的保护区。古镇原是河两岸的五个村庄,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居住,从事农耕冶陶。自唐宋以来,随着神垕陶瓷业的发展,这五个古老村庄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神垕镇。 踩着青石板路,看着斑驳的砖墙,越发让人感受到老街的厚重与温润。 刘梦自小就生活在老街中心,而与他家对门的伯灵翁庙,是他儿时最喜欢的去处之一,当地人称为“窑神庙”或“大庙”,始建于唐代,历朝历代又多次重修,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重修为元延祐七年。伯灵翁庙雕梁画栋,有着一种精致的美感。 刘梦小时候常跑到庙里玩耍。他清楚地记得阳光透过木格窗户洒在地上、大殿前香火袅袅升起的情景。 庙的院子里有两个紧挨的戏台。神垕民谣里“二楼唱对台”说的就是这里。据说是不同的窑家互不服气、互相比拼技艺的舞台,意在告诉人们,我家不但瓷器好,而且戏也唱得好,俗称对台戏。

  古树生灵泉,涓涓不断流

  今年74岁的朱怀卿写得一手好字。他没事就喜欢到伯灵翁庙里踱步。他说,现在年纪大了,不方便上山。年轻时,他更喜欢去凤翅山上的灵泉寺玩。

  灵泉寺院雄伟,但是朱怀卿念念不忘的却是灵泉寺有一株银杏树,神垕人喜欢叫它白果树。这棵银杏树已经过千年的风雨,树干四人才能环抱,古树参天,枝繁叶茂。盛夏时节,神垕人常去树下避暑打牌,游人商贩云集。 据当地老人说,古树有灵性,树根扎进了寺中的一汪清泉。尝一口,泉水清冽爽口。无论神垕多旱,泉水一刻未曾断流过。泉水不仅好喝,据说还能强身健体包治百病。即便是现在,依然会有神垕的老人专门去山上接水来吃。 钧瓷给神垕人以雅致、老街赋神垕人以温润、灵泉润神垕人以清明。在神垕,蘸水写字的老人在青石板上一笔笔写着古诗,慈眉善目的奶奶在门前一针针绣着鞋垫,穿唐装的师傅与友人交谈着窑烧的趣事,老人骑车摔倒街坊赶紧过去扶起……中国人特有的善良与儒雅在这座山中古镇清晰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