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修武县委紧紧围绕攻坚县域党建“纲举目张”难题这一目标,逐步探索形成了“民心导向”六项基础制度,即联系与服务群众制度、解决难题隐患制度、透明决策制度、体现党建元素制度、基层干部暖心制度和基层工作群众评议制度。上述党建工作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为干部提劲、为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提速”的良好效果。
主要做法:摸实情、听民声、办实事
建立联系与服务群众制度。针对新形势下部分农村工作项目取消,党员干部与农民接触机会减少等问题,组织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在岗的干部职工,每人与15户左右的群众或服务对象“结对子”,对全县28万人民群众实现全覆盖,使每一名修武群众至少都有一位党员“亲戚”。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倾听民声、为民办事等暖心工作,提高了群众信党爱党意识,培养了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建立解决难题隐患制度。修武县委把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台账销号制常态化,每季度全县各级党组织都要通过县、乡、村三级社情民意网络,收集一次本区域难题隐患和群众建议,针对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基层单位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基层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立目标靶向,坚持一季度召开一次推进反馈会,一季度发放一次落实解决情况的“民心礼包”。通过制度化约束,使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像上级领导批示一样”得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妥善解决。
建立透明决策制度。决策前,摸清群众需要和倾听群众呼声,对一些全局性的或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重要事项,公开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决策时,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列席会议进行集中讨论、集体决策;决策后,向群众公布结果并由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答疑,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党委政府的决策当中,达到以决策公开透明而凝聚人心的目的。
建立体现党建元素制度。修武县委通过亮明党员身份、营造党建氛围、突出惠民细节、面对面服务群众、定期和群众沟通等五种途径,致力于把党建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引导党员干部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的力量和党的温暖。一是为全县1.4万名党员干部统一配发党徽,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日、征求群众意见、走访慰问群众、招商引资等工作过程中必须佩戴党徽,主动亮明党员身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在给群众以物质关怀或开展服务时,主动发放印有党徽标志或“人民至上、共产党好”标识的礼包、卡片,给人民群众以“温暖来自党”的真切感受;三是在执法监管和窗口服务部门设置党员示范岗、先锋岗、模范岗等工作牌,向服务对象亮明党员身份、展示党员风采;四是在每个农村党员家悬挂“共产党员户”公示牌,县委与每个农村党员签订《共产党员承诺书》,增强农村党员的在党为党意识,切实解决基层党员身份认同问题;五是在报纸和网站等媒体平台上设置“民心导向”专栏,在公共场所精心设计“民心导向”宣传栏和教育牌,使党建元素润物无声地浸润到基层党员干部内心深处。
建立基层干部暖心制度。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对普通干部,从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等各个细节上进行关怀、激励和帮扶。如每月举行各级干部谈心会,定期反思总结工作,坦诚相互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理顺干部思想情绪和解决反映问题;定期推荐“践行民心导向、敢于担当”的干部,并大胆提拔重用;开展困难救助活动,及时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父母和子女,把基层干部获得的荣誉及时送到父母家里,让父母支持基层干部;对基层干部的孩子进行明理教育,让孩子理解基层干部。
建立基层工作群众评议制度。每年年底,县、乡两级党委通过视频、发公开信和张榜公布等形式向基层和群众公开述职,围绕“民心导向”陈述本年度工作,然后由辖区群众以行政村为单位召开户代表会议等相应形式,对县、乡两级党委年度工作开展集中评议,以发挥组织激励和群众激励的双重导向作用,实现“对下负责”和“对上负责”的有机统一。如,县委把乡镇评议结果作为调整班子、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评议满意率低于50%的,对乡镇领导班子给予黄牌警告,并实行跟踪管理;评议满意率低于30%的,在全县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并视情况采取组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