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六项党建制度,是修武县委落实“民心导向”相互配套、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不仅对“民心导向”本身进行了具体的制度安排,而且实现了基层党员干部落实“民心导向”的制度保障和约束,实现了落实“民心导向”“人”和“事”的有机统一。其中,“联系与服务群众制度、解决难题隐患制度和透明决策制度”三项制度,着重解决“民心导向”如何落实到具体人和具体事的问题。如“联系与服务群众制度”,为“民心导向”全覆盖到28万修武老百姓提供了实践路径;“解决难题隐患制度”,为“民心导向”全覆盖到修武老百姓现实和将来可能反映的问题提供了具体载体;“透明决策制度”,为“民心导向”全覆盖到涉及人民群众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制度安排。另外,“体现党建元素制度、基层干部暖心制度和基层工作群众评议制度”三项制度,着重解决“民心导向”具体落实者的内生动力问题。如“体现党建元素制度”,为1.4万名党员干部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身份认同,为“民心导向”营造了氛围环境;“基层干部暖心制度”,为1.4万名党员干部落实“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提供了组织温暖,为“敢于担当”干部提供了晋升重用的制度化平台;“基层工作群众评议制度”,为基层党委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民心导向”套上了“制度金箍”,即通过人民群众对干部晋升的否决影响力,倒逼基层党委自发自觉落实“民心导向”,从而制度化解决党建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缺位的问题。

  主要成效:群众生活水平和对党拥护双提升

  从修武县近两年来的县域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民心导向”六项制度发挥了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较好实现了“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和群众对党拥护提升”的双提升。

  为党分了忧。能不能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实现。修武县委通过把党建元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上级党委向基层和群众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组织全县干部职工进村入户“攀亲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能“像领导批示一样”得到落实等一系列具体做法,使群众对县乡两级党委的满意率持续上升。通过“民心导向”制度不仅进一步唤醒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身份意识,更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也找到了新形势下解决基层党建和群众满意度“两张皮”难题的路径,体现了一个县域党组织为党分忧的责任担当。

  为民解了难。修武县委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通过制度化收集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难点问题。近两年来,精准实施10大类50项民生工程。2015年,全县用于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民生支出的投入达11.6亿元,使全县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93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3%,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4.82%并位居全省第三。“民心导向”制度,让群众感受到了实惠,也使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

  为干部提了劲。修武县委为充分调动制度执行者的积极性,科学设计对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上的细节关怀,同时制度化激励和“力挺”守纪律、敢担当、善作为的基层干部。2015年,推荐评选出的28名“践行‘民心导向’敢于担当先进人物”中已有7人在新的岗位上委以重任。实践也证明,以“民心导向”贯穿组织人事工作,也能有效遏制各种人为干扰,使广大干部真正成为推进“民心导向”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

  为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了速。修武县委“民心导向”制度激发了修武人反哺家乡的工作激情,提升了修武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在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方面。依托县域云台山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长寿之乡优势,抢占高成长性服务业制高点,先后引进4家院士牵头企业,打造了河南首个“大健康产业院士经济集群”,与无锡灵山、北京好利来、巅峰智业和海航健康等服务业龙头共同打造“一站式、全体验”的超级旅游目的地。二是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修武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的“整体开发、集群引进”建设模式,在河南全省推广。三是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河南唯一的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已成为修武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引擎。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6.5亿元、增长10.4%,增速由多年来焦作末位提升到第2位,取得历史性突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81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3亿元,增长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