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这些高大上的目标,中原底气何来?

  若论农业资源禀赋,我省并不突出。但多年来我们始终把“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目前已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全省粮食产量突破1200亿斤,也是第一个实现年产粮食千亿斤的省份。农业科技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获得国家科技奖37项,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全覆盖。小麦粉、饼干、方便面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畜禽产量居全国前列,双汇、三全等品牌国内知名。

  在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王民选看来,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基础条件具备,但短板突出,需要跳起来“摘桃子”,且时不我待。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农业也是河南的传统优势产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越短,对二三产业的推动支撑作用就越强。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现代要素的注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云认为,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省、先进制造业强省等目标,与建设农业强省是内在统一的关系。今后几年我省工业、交通、通信等领域实力会不断增强,将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强的支撑。

  一条主线——供给侧改革

  山东平度市的高端品牌芹菜,一斤卖到近200元的“天价”。我省许多菜农种植的普通芹菜,却常常陷入滞销困境。

  小小芹菜的难题,折射出全省农业供给侧的大问题:种植结构单一,优质率不高,粮经饲比例未达到最优化。

  此外,精深加工滞后,中高端供给不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大而不优,多而不强,优质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反映出我省农业的深层次矛盾。

  “实现整个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省农业厅计划处处长汤其林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重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根本上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

  做好这篇涉及农业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大文章,我省已开始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努力破除制约农业发展的种种瓶颈,推动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进展。

  调整结构,契合市场需求。结合河南具体情况,在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四优”,即优质小麦、花生、草畜和瓜果。到2018年,符合企业加工标准的优质专用强筋、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要达到1200万亩,牛肉产量达到90万吨,奶产量达到430万吨。推动粮经饲统筹发展,因地制宜实现布局区域化。

  补齐短板,夯实农业基础。以色列一点一滴精准浇灌农作物,60多年间农业产量增长了10多倍,而用水量基本不变。我省现在仍有很多地方还是扒开口子、大水漫灌,农业基础的薄弱可见一斑。我省将坚持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一项技术可以带来一场革命,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今后将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提高机械化、科技化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相、品牌。

  降低成本,兼顾生态效益。许多农民都认为土地变得越来越“馋”,一旦“减肥”,产量也会跟着下降。这是多年来以大水大肥大药维系高产量的粗放农业生产方式造成的结果。

  增产必须考虑边际效益,必须顾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今后,我省将积极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提高农业投入品综合利用效率。同时,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集约、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