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长链条,促进三产融合。杞县大蒜出口业务红火,但多为原蒜,本地精深加工蒜制品很少,且超过半数是通过山东等地出口企业间接出口。

  杞县的现象不是孤例,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初级加工品仍占主导,精深加工品仅占12.9%,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

  今后五年,我省将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牵引,带动种养业发展,提升壮大现代粮油产业、现代畜牧业、特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一张王牌——保粮食产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调研时指出,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我省粮食生产承载着中央的殷切期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河南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西平县二郎乡祝王寨过去小麦亩产只有五六百斤,近年建成高标准粮田后,旱能浇、涝能排,土沃粮丰,亩产跃升至1000斤以上。

  粮食产量,一次次让河南自豪:用全国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创造了十二连增的奇迹,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而这一切,离不开多年持续建设高标准粮田的强基固本努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建设高标准粮田5026万亩,完成规划任务6369万亩的78.9%。

  在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同时,我省开展高产创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6%。

  专家普遍认为,虽然目前国内粮食的生产、库存水平都较高,但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农产品工业用途扩展,粮食的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中长期内仍处紧平衡状态。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有了粮食生产这一“压舱石”,就有了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的底气。

  民以食为天。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新形势下,粮食到底该怎样保?

  目前,粮食生产各种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片面追求粮食产量,会带来巨大的环境生态压力。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但一定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有了产能,只要市场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

  未来五年,我省将继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提升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机械化、科技化水平,突出发展优质小麦,促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承担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表示:“有旱涝保收的吨粮田,加上先进技术的配套,到2020年河南达到1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承诺就有了保证。”

  一种主体——促提质增效

  “90后”的师鹏飞曾留学英国,如今成了“海归农夫”——尉氏县耕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农场里,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除草,前来采摘的客人络绎不绝。

  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在实现农业生产力提升的同时,现代农业必须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调整建立新型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