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是一所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在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全班50个学生,大部分家长都送了礼。不管是购物卡还是红包,“起步价”500元,让这个有着18年教龄的老教师有点hold不住了。对此,陈老师表示,他最想收到的只是学生的一张贺卡。
陈老师的这番话应该反映了不少教师的心声,本想过个温情、轻松的教师节,但一些家长送厚礼却让过节这事变得纠结、沉重——旦收了礼,总要惦记着对孩子“报之以李”,但那样区别对待学生又有伤教育公平;坚持不收礼,家长“盛情难却”,教师若不收家长吃不了“定心丸”。所以,才有南京的一名小学教师发帖呼吁家长不要送礼,“放了老师吧”。
尽管有教师“不送礼”的呼吁,有一些学校对教师收受礼金“一票否决”,但仍难以遏制教师节的礼金泛滥。有些家长是因敬送礼,出于对老师的真诚感激;有些是因畏送礼,在一些家长看来,台面上的话语和规则是当不得真的,为了孩子,几万元的择校费都舍得花,用这点小钱“求关照”也算不了什么。若别人都送了,只有自己“迂腐”行事,万一老师对孩子不利咋办?
其实,只有当学生和老师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时候,学生和家长还能记得问候和祝福曾经的老师,那才是真正的感激。而今,不少家长给教师送礼是抱着功利性目的,有求于老师或有惧于老师,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优待或担心自己的孩子被老师忽视。这是因为教师和学校处于强势地位,想想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多是老师告诉家长应该如何管教孩子之类,很少有家长能对老师和学校的表现提意见、打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