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扶”出精准脱贫路

  细雨蒙蒙中,漫山遍野的茶树层层叠叠,郁郁葱葱。

  “这4000亩的茶山原来都是荒山,我们公司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后,建设茶园,让附近贫困户到茶园打工,参与种植、管理,帮助他们彻底脱贫。”10月13日,罗山县灵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明宇告诉记者。

  茶叶是信阳闪亮的名片,全市茶园面积210万亩,173个规模以上的茶企业,吸纳从业人员120多万人,20多万留守贫困群众从中受益。信阳靠山吃山,重点发展茶叶、油茶、食用菌等产业集群,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

  位于商城县的和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3万平方米现代化新型菌棚出租给当地农民。公司给贫困户提供菌种、技术、资金,并签订收购协议,保证每户每年纯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在信阳,像和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样依靠“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带动模式比比皆是:潢川县金塔红蔬菜种植专业合作联社,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等,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致富。华英集团公司去年销售收入88亿元,带动上万户农民脱贫。还有商城县山信粮业、新县羚锐公司等,都把脱贫重任扛在自己肩上……

  从2009年起,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在信阳全面启动,几年间,信阳农村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土地流转让小田变大田,金融创新让死钱变活钱,专业合作让农民抱成团,新村建设让村庄变乐园……改革实践让老区农民深得实惠!市里每年拿出2000万元以奖代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全市流转土地369万亩,催生出各类家庭农场2128家,合作社8913家,涵盖多个行业,成为引领群众就地脱贫的重要力量。

  信阳发挥交通物流枢纽优势,抓住“互联网+”机遇,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双创”,积极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已带动1万多贫困户脱贫。光山县去年“双十一”一天网上销售羽绒服70多万件,成为2015年全国电商扶贫十佳县。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助推群众脱贫的重要载体。

  “国庆这几天,俺的农家乐天天爆满,土特产也卖得很火。”新县周河乡西河村村民张孝祥高兴地说,“过去生活困难,现在好了,在家里经营,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5万多块。”

  西河、郝堂、新集、何家冲……像这样的省级以上“挂名”的美丽乡村,信阳就有149个,它们点缀在大别山间,成为老区脱贫攻坚路上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