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零号湾孵化器负责人张志刚也注意到,类似于职业跑赛员的创业者,不在少数。“在一些不同的创客空间、孵化器里,你会发现,有领导参观的时候,会出现同一拨儿创业者。”张志刚说。
他认为,这种现象要从两个角度去看。一方面,目前通过创业大赛和孵化器培育的创业资源过多,但是真正好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太少了,这就造成争抢创业团队、创业项目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创业者能通过不停地跑大赛,跑上3个月,把自己的创业团队变得更加强大,把创业项目和方案变得更加完善,找到一些人脉,赢得投资人的认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踏踏实实做事,让项目更好地发展下去,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如果一个创业者跑了两年大赛,还在继续跑,他的项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或者说频繁地变换参赛项目,“那他就像黄牛一样,可能想通过大赛获得一些资源,或占一些小便宜,但最终不成为主流,只要不去伤害别人,就随他去。”张志刚说。
湖北省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青年创业导师陶兵林认为,类似黄牛的创业者,其项目很难获奖或者赢得投资人的青睐,如果他们真能赢得投资的话,那就像股市的泡沫,这样的泡沫本身虽然不太好,但是这样的创业者如果能把这个泡沫填满了,那也就成功了。
资本过快地投向年轻创业者,不一定是好事
张志刚认为,现在的创业环境有很浮躁的一面,很多创业者想着一创业就去拿大额投资。“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在共同营造一个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中,确实有一些喜欢和擅长‘吹泡泡’的人。”张志刚说,创业所面对的生态环境确实是残酷的,这些泡泡最终会被挤掉。
“创业者确实要想尽各种方法去给自己提升影响力或寻找资源,参加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陶兵林说,“不要说黄牛创业者了,就是真正的‘骗子’,投资人也没少遇到过。”
洪泰基金高级投资经理兼品牌公关总监李彦更愿意将这些热衷于跑赛者称为浮躁的创业者。“有很多创业者把时间都用在融资、个人营销上,这当然是有用的,但如果占的时间太多,一定不好。”在李彦看来,有些创业者太过于强调成功的速度,过于看重资本的力量,忽视了创业本身对人心智和能力的影响。他觉得,创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资本过快地投向年轻的创业者,不一定是好事”。
他曾经遇见过的一个年轻创业者,开始很顺利、很努力,但是在拿到1亿元的投资后“就懵了”,“开始头脑发热,天天发朋友圈,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心思都没用在做好自己的项目上,最后他的项目也黄了”。
李彦强调,资本的冬天来了,这样浮躁的创业者日子会越来越难过,需要创业者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自己的项目,而且要坚持地做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投资人和市场的认可。
本报记者 马慧娟 白皓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