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出这块土地上的生命状态

  作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李佩甫花甲之年出版的《生命册》几乎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李佩甫说,整部作品写了3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50年。创作过程中,李佩甫废掉了已经写了七八万字的初稿,原因是“没有找到开头的第一句话”。随后,他回到当初下乡的地方待了两个月,亲身感受中国农村的新变化,而后重新开始创作。为了写得顺畅,他索性离开了让自己焦躁的书房,在卧室里完成了这部38万字的作品。

  “我是一粒种子”,这是《生命册》第一章的第一句。李佩甫说,这句话代表了他一直以来的创作态度和方式。“我把人当植物写了,剖析当代农民的精神,并通过他们的成长过程,反映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写出这块土地上的生命状态。”他说。

  不善于给自己作品起名字的李佩甫十分喜爱《生命册》这三个字。他说,这个名字更切近平原,有一种背景的感觉,更有一种树状的、放射的感觉,代表了一个平原上的众生相。文本的核心是背景和土壤,但其实我是在写人,所以把它命名为《生命册》。这些文字记录着中国乡村的变化,表达着自己对生活、对社会更广阔、更深度的认知。“这应当是我比较成熟的作品。”李佩甫说。

  这是“文学豫军”的胜利

  李佩甫获奖的消息令我省文学界兴奋不已。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乔叶,用“完美”、“破冰”、“用50年的认识来照亮生活”等来表达对李佩甫的祝贺之情。李佩甫则把此次获奖看作是对我省作家集体创作实力的褒奖。他说:“我是站在中原作家崛起的新高度上,在很多因素的综合下获得了这个奖。因此,获奖了固然高兴;但不论能否获奖,我都会不停地写下去。”

  李佩甫说,作为省作家协会主席,他一直期待着我省文学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方面,早日出现震动中国文坛的巅峰之作。为了鼓励我省本土作家写出优秀的长篇小说,省文联、省作家协会举办了多届文学研修班,并启动了“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我省本土作家的创作,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正是有了他们的崛起,“文学豫军”的成就在全国越来越有影响。“我们每个人在其中都收获了充足的养分,让自己得到了成长。获奖不仅是鼓励,更是鞭策,让我向着更高的目标追求。”李佩甫说。

  尽管创作不是为了获奖,但《生命册》的获奖还是对文坛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李佩甫说,《生命册》的成功缘于自己对豫中平原的熟悉,希望每位作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领地”,在自己的“领地”上挖一口深井。“你看,美国作家福克纳终生都在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的地方;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也通过写故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我就说过,中国作家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几乎没有差距,因为他们也在自己的文学领地上辛勤耕作着。作家是生活在大地上的植物,我们的写作离不开自己最熟悉的土壤,只有深入书写自己熟悉的领地,才能游刃有余。”他说。